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如此摆烂,也能称帝? > 6070(第7页)

6070(第7页)

徐茂揉了揉纸条,笑意爬上眉梢。

赶早不如赶巧,天神教来得好,免得继续拖下去横生事端。

“知我者,莫若蘅妹,你说得对,天神教算什么,我们忠义军抬手就能覆灭的,他也敢在我面前大放厥词!”徐茂拍拍徐蘅的肩膀,说到最后眉眼冷凝,寒声道:“天神教,乃国之毒瘤,社会害虫,它以妖魅神鬼迷惑民众心智,从百姓身上榨取利益,多存在人世一日,百姓便多受一日罪。”

徐茂霍地转身,“他不是不客气,要给我颜色看看吗?正好,我瞧瞧,具体是个什么模样,咱们忠义军就是要善于惹事,不怕事,搅扰那些魑魅魉魍不得安宁,浑身不舒坦!”

杜采文震惊抬头,注视徐茂,被她无所畏惧的气魄撼动心神。

一直以来,所有人都告诉她,和气最为重要,遇到事情首先是忍,千万别贸然得罪人,万一惹恼对方,发疯咬人,于己而言,风险太大。

但是徐茂不一样,无论遇到各种状况,即便自身条件或许处于劣势,而她永远保持自信和亮剑之勇。

杜采文紧忙将徐茂的话记在心里,忠义军必须善于惹事,不怕事。

也许,这就是徐茂率领忠义军常胜不败的秘诀之一,所有人奉为金科玉律也不为过。

可惜只有在场几个人知晓,士卒们没有听到,太遗憾了。

杜采文默默感叹,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她有一个想法。

徐元帅有很多话讲得都特别好,仿照圣贤弟子记载其言语之举,将元帅的话编写成书,教授给军中士卒未尝不可。

如此,士卒们能够从中学习元帅的智慧,也方便拉进大家与元帅之间的距离,了解元帅为人以及行事作风,增进感情的同时配合作战更默契,战役取胜会更容易。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外面针对元帅的传言很多,许多人未曾亲眼见过元帅,不了解她的为人,听信那些恶意谣言,对元帅以及忠义军充满偏见。

如果能有一个渠道或方式,让民众知道元帅的作为,熟悉忠义军,相信徐元帅亲民爱民之言,忠义军护卫百姓之举,将会获得民心,大计即成。

杜采文想到最后那个场景,心口突突狂跳不止,自己这条计策可以顺利施行的话,对元帅助益极大。

不过想法美好,真正实施起来却是一件大工程,包括元帅语录的收集、,具体事例的总结、选择。

杜采文眼光微暗,有些苦恼,在做不出成绩之前,她不敢轻易拿到徐茂跟前说,万一失败,那就丢人了。

经过慎重考虑,杜采文小心开口,建议道:“元帅,对付天神教,属下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当讲她也说了,本来杜采文给她的印象是沉静内向人士,忧郁的文艺女青年,今日忽地张口提建议,着实出人意料。

徐茂好奇她的计策,问道:“这里没有外人,直接说吧,不用顾忌。”

杜采文受到肯定,心下熨帖,底气稍足,组织好语言拱手道:“禀元帅,属下以为或可重施《冯秋叶》之法,编写一场戏剧,向民众揭露天神教牟利本性,以及他们行凶作恶的举动,所犯案件令人气愤难平,百姓看完自然会逐渐转变。”

徐茂一惊,杜采文是要搞渗透啊,利用戏剧宣传教育作用潜移默化,更改民众对天神教的感官和看法。

而天神教毕竟是谋逆大军中的一员,朝廷喜闻乐见她和天神教自相残杀,待双方斗得两败俱伤,朝廷这个渔翁再出来扫尾。

徐茂想了想,“这与《冯秋叶》不同,需要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一旦流露出较为浓重的说教味,故事变得枯燥干巴,百姓不一定买账。”

“况且《冯秋叶》能够顺利出演,引起反响,一来是借了运,当前时局特殊,百姓生活困苦,天子奔逃离京,官府怠懒不作为,为演出提供优良环境。”

“二来呢,这出戏题材特殊,讲述冯贵妃与当今皇帝之间的故事,大胆而新颖,具备天然优势,还吸引不少猎奇的人观看。”

“话说回来,如果想要复制《冯秋叶》的成功,戏本好解决,仔细雕琢可以写出一本精彩的戏,唯一的问题是没有那么多戏班争相排练,不论是花钱请她们唱,还是我们自己组建戏班,花费精力颇大,并不值当。”

如若自己搭建文工团,这会儿奏乐唱戏的艺人地位不高,估计没人愿意进。

最重要的是百姓生活枯燥,娱乐活动不多,哪里有热闹往哪里凑,这招杀伤力太大,可别她哪天一觉醒来,身上就突然多了件黄袍。

戏曲宣传要不得。

“那元帅的意思是?”杜采文疑问。

既要向外宣传打广告,又不能让它达成效果,徐茂冥思苦想,寻找平衡两方的办法。

徐茂沉吟半晌,背手慢慢踱步,缓声道:“唱戏的架势太大,所需人手数量多,耗时耗力,倘若中途环节出错,成效不妙是其一,被朝廷抓住把柄,徒惹一身麻烦事是其二。”

“依我看,最好的法子是发传单……”徐茂嘴快脱口而出,见在场众人满脸困惑,她立刻重组思绪,清了清嗓子,展开分析道:“我们可以借用传单、报纸这种方式,将我们要告知给百姓的事情书写于一张纸上,以日、月为期,分别发放给民众。”

“就拿天神教那些骗术说,直接写明他们使用的伎俩,大量复抄,在行人密集的街口分发,亦或于必经的街道巷口张贴,使民众都能看到、知晓。”

“这样一来,既方便迅速,易于脱身,风险较小,而涵盖范围扩大,不喜听戏的百姓也能明确了解到。”

徐茂讲完大概方式和好处,针对其中的问题,解释说:“街边路上突然出现大量书写相同文字的纸张,虽然民众大多不识字,但城中自有读书人,百姓拾去给那些人看几眼,一传十,十传百,总有消息传进百姓耳朵里,哪怕只言片语,足够了。”

说完,她手心汗湿,表面自信,实际像漏气的气球,没什么底气。

这种方式明显针对读书士子更有用,普通百姓一不识字,二没有主动了解这方面讯息的意识,破除迷信,当面演示的效果其实都够呛,治标不治本,更别提让他们自己面对大堆黑字了,最终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