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表达这件事非常奢侈,尤其是在我们的居民财富已超过美国的时候。特别是房产这一块,大概是美国的25倍。在那份报告里,每个人都能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反正我只想说:“珍惜这个美好时代,中国加油!”
“厉害了,我的国!”
当然,大家不能骄傲。只可惜自己不是体制内,否则可以安静低调地在灯下连夜绣红旗,背章程!
事实上满街送餐电瓶车三蹦子,各种逆行横冲直撞,让本可以在家乡建设的年轻人,误以为自己在大城市拥有一份事业。尤其是近期,很多高学历人士也加入了这个大部队。而另一边的城市底层,享受着低品质的餐食质量,高喊着我们早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厉害了,我的……
毫无疑问这是已经活在了自认为的假想幸福空间里。实际上做外卖的商家说自己挣不到钱,各种诉苦埋怨。提供平台的也是连年巨额亏损,骑手也说自己苦不堪言……
很多人喜欢听会几句汉语的老外高喊:“中国速度牛!”各种晚会也很愿意请不同肤色的老外上节目,不仅让他们说相声,还让他们唱包括京剧在内的各种地方戏。只是我们要清楚这些博流量的老外,大多数是在他们自己国家都混不下去的底层。只有有一天,当他们在这也混不下去的时候,人家可以拍拍屁股回老家,而我们呢?
以前养狗的时候,如果蒲园里的人头马它们光吃不胖,那一定是肚子里有了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而不富有,那一定是身上的吸血虫太多。
即使不吃荤的人,也有看菜单的权利。哪怕不算底层,日子也还过的去,不代表没有看法。可以负责的说,那些整天叫嚣和这个国家比那个国家比的人,多数恰恰是底层。就想问问他们,民国时期都能各自发表看法,现在说几句话就被……你们哪来的底气说那些胡话?
到欧美发达国家去看人家的城市建设,基本都是百来年的底子,乍一看破旧不堪。别说北上深了,和二三线城市都没的比。人家的市政府和政府机构办公地点,不说破破烂烂,反正我们这边一个贫困县的宏伟办公楼都足以吊打。我们是该自豪还是该骄傲呢?去人家的乡下看看,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不知道是在多少章里,记得是很久前了,说过城市贫民其实是最苦逼的群体。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与之相比其实有着更多的退路。现在看来,他们也危险了,应该快要动手了。不出所料,很快就会有足够大的力度和措施出台,城市房地产这个蓄水池眼看着到头,高科技这一块的升级换代又搞不起来,也就只有在其他地方想办法了。
所以,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我们知道他们在骗人,他们也知道他们在骗人,但他们还是在骗人。
年后很多地方开始了大拆迁,哪怕五证齐全的合法产业说拆就拆,场面不说触目惊心,也令任何一个有着正常感知的人感到痛心。这项举措说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问题来了。当年批示各种手续,从项目立项到各种审批的部门,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需要担责,起码目前没有看到有相应主体和个人为此前的失职领受了相应的责罚。业主其实应该能拿到补偿款,条件谈拢了,反弹抵触的情绪也不大。那些幸灾乐祸拍手称快的看客表示,反正都是有钱人倒霉,和他们没关系,看热闹看到龇牙咧嘴……
真的没关系吗?补偿款是地里长出来的吗?哦,你说反正你也不纳税,所以也没用到你的钱……讲到这里要说一个故事。
齐桓公与管仲多次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楼台、树木、六畜征税,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来,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寓税于价
据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
管仲说:我们要是拿了老百姓的钱,但是老百姓还不知道,这国家不就稳定了?
《管子·国蓄》:“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且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
所以,不管是谁,只要在这片土地上呼吸,就都是纳税人,只不过没有告诉你。告诉你再另行收取的,那是其他细化了的税赋。
在西方的法治意识中,从来强调公民的纳税人角色,从14世纪开始,“无纳税人同意不得征税”这个理念在法国和英国似乎都牢固地确定了下来。人们经常提起这句话,违反它相当于实行暴政,恪守它相当于服从法律。
特别是在美国,商店直接把商品价格与消费税分列出来,让你买一杯咖啡都意识到自己在纳税。可是在中国,统治者更愿意“寓税于价”。陈寅恪曾说中国的统治术中有“诈术”的成分在里面,管仲那句“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便是最好的印证。
这一章多数不会存活,其实之前几章已经在疯狂试探……作为差不多算是国内较早接触互联网的老网民来说,当然知道底线在哪。从最早一个小小版主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删帖开始,历经了各个平台的兴盛交替和各种规则。
删就删吧,说还是要说的。
既然拆除建成项目,那起码代表着纠错,就是看不到犯错的人出来,这也是个怪事。似乎也没看到有相关媒体和自媒体提到这一点。好像没必要交代,是天经地义一般。嗯,当时没想明白,现在想明白了,所以谁都别哔哔!
所谓权贵的孩子,大多有过留洋经历,或者干脆就一直在国外。这原本也不是坏事,多出去看看,多学习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所以并不是我信口开河,包括最大的老板他的女儿。10来年前在首都机场他夫人给女儿送行去英国读书就碰见过。哦,对了,07年蒲素还在中国剧院有幸目睹过她的演出,就是总政一年一度的军民鱼水情那档节目,那应该是她的最后一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