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 > 第二章 建国历程(第1页)

第二章 建国历程(第1页)

第二章

建国历程

早在公元3世纪时,新加坡这个小岛就在文献上留下记载,但直到19世纪初,它成为英国的贸易据点,才算正式走入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英殖时期,新加坡从一个荒废的渔村发展为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但“二战”中也曾遭遇日军的黑暗统治,之后它逐渐走向自治。经过短暂的新马合并,1965年,新加坡独立了,从此开启了独立治国之旅。

早期文明

新加坡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但在之后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个小岛若隐若现,关于它早期文明的发展,只在欧亚各国的历史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如今,也只能从这断断续续的记述中,一窥新加坡的“前生往事”。

14世纪金饰一只黄金臂章和两只戒指,1928年在新加坡福康宁山发现,被视作“新加坡的珍宝”。

关于新加坡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公元3世纪的《吴时外国传》。这是中国古代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一本传记,书中记载了他出使南海时的经历和对南洋各国的所见所闻,其中讲述了一个名叫“蒲罗中”的小岛,那时岛上已经有土著民居住。据现代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就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称呼,它来自马来语“PulauUjong”,意思是“马来半岛最末端的岛屿”。这个名称比后来的“淡马锡”早了1000多年。但之后关于新加坡的记载,都少之又少。

到了1320年,元朝曾派人到一个叫“龙门牙”的地方寻找大象,这很可能指的就是如今的吉宝港(众多周知,吉宝港前曾有一块巨大的“龙门牙”石,后来因港口发展被炸掉了,近几年又被重新修复)。而1330年前后,另有一个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来到此地,在他的记述中,表明这里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了。

“淡马锡”是新加坡13世纪前后的称呼,这个称谓最早见于1365年的梵文史诗《爪哇史颂》。它同样来自于马来语的音译,意思为“海域”或者“湖泊”。在中国明朝时期,对新加坡的称呼也沿用了“淡马锡”这个名字。

新加坡的另一个称谓就是众所周知的“狮城”,实际上“新加坡”是梵语“狮城”的谐音。相传,14世纪时,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带着妻子和随从外出狩猎,发现一处洁白的海滩,听说是“淡马锡”,便上岛一游,突然看到岸边有一只黑头红身、胸生白毛的异兽,当地人告之为狮子。王子认为这是一个吉祥之兆,遂决定建设这个地方,并为之取名“狮城”。在当时,“狮城”翻译为“新加坡拉”,新加坡拉也在那个时候成为一个较为繁忙的小港口,精美的中国瓷器碎片曾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被发掘出来。

据史料记载,新加坡在14世纪时归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拜里米苏拉本是室利佛逝巨港东南区域的王子,后室利佛逝被满者伯夷国攻占,他也因得罪满者伯夷国国王而遭到追杀。拜里米苏拉逃到了淡马锡新加坡拉,在那里自立为王。但那个时候,淡马锡新加坡拉隶属宗主国暹罗(泰国)。暹罗国主对此十分不满,派兵讨伐,拜里米苏拉只好又迁往满剌加(即马六甲)。1405年,拜里米苏拉宣布脱离暹罗,正式建立马六甲王国。

不久,拜里米苏拉向明朝称臣,明成祖封其为满剌加国王。他站稳脚跟,继续统一马六甲地区,淡马锡新加坡拉渐归于其版图之下。在其后继者的统治中,马六甲王朝盛极一时,占据了整个马来半岛,并改称马六甲苏丹王朝。淡马锡新加坡拉成为重要的港口,负责为王国提供战船。

苏丹王朝和中国明朝一直保持友好的密切关系,几代国王都曾亲自到中国访问。郑和7次下西洋,有6次都曾在马六甲王国停留。关于郑和下西洋,这在新加坡后来的国史中也有记载。除了中国的舢板,印度船、阿拉伯独桅帆船、葡萄牙战舰和武吉士的纵帆船等也纷纷造访于此,往来于新加坡拉附近的海域。

后来,苏丹王朝逐渐没落,到了1511年,被外来的葡萄牙殖民者占领。苏丹国王退居宾当岛(今属新加坡)继续抵抗葡萄牙人,其子还分别建立了柔佛和霹雳两个小王国。新加坡成为苏丹人与葡萄牙人交战的地方,相传,这里在战争中遭到极大破坏,后被各方遗弃,房屋损毁沦为丛林。从此,新加坡岛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沉寂于历史长河之中。

英属时期

若说新加坡的现代历史,应是从成为英国的贸易站点开始的。1819年,东印度公司官员莱福士“独具慧眼”,力抗重压,将新加坡开辟为新的贸易据点。在渡过了重重障碍的早期危机之后,这个小岛终于纳入英国殖民地范畴,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它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吸引外来移民,逐渐从一个沼泽遍布、几被荒弃的渔村,发展成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

莱福士雕像这尊雕像矗立在莱福士登陆点,1819年,莱福士就是在这里登陆上岸,从此新加坡开始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从被遗忘到被发掘

在苏丹王朝没落的200多年间,马六甲海峡一带战乱不断,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相继来到这里,相互抢占殖民地,建立贸易据点。尽管这一带海上活动频繁,但新加坡已处于边缘地位,几乎被人遗忘。19世纪初期,礁石、浅滩和破碎的岛屿使这片海域险象环生,海盗肆虐,战乱频发,令葡萄牙人、荷兰人被迫开辟了其他航道,而这里被完全留给了当地的土著居民。他们在这一带海域游荡,偶尔同过往的船只交换鱼和水果,也会做些打劫的勾当。

18世纪中晚期,英国即通过东印度公司在苏门答腊的明古连和槟榔屿建立了贸易据点,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抢占了荷兰在东方的马六甲和爪哇等属地。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两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将马六甲和爪哇一带的原属荷兰殖民地归还荷兰。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东印度公司驻扎官们担心若荷兰完全控制了这片海域,英国将在此无立足之地。因为荷兰在所属殖民地实行高压政策,收取惩罚性关税。

其中,最坚决的反对者之一就是曾担任爪哇副总督的莱福士。莱福士是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也是一位目光长远、超越现实的梦想家。在他的多次努力下,印度大总督允许他在廖内、柔佛或海峡东端建立一个据点,以保护英国经马六甲海峡的商路,但前提是不得与荷兰人发生冲突。

莱福士得到了原马六甲驻扎官威廉·法夸尔少校的协助,他也不赞成将马六甲地区归还荷兰。经过一番考察,新加坡这个几被遗忘的小岛成为他们选择的对象,因为这里还没有荷兰人驻扎。当时,柔佛帝国(原苏丹小国)四分五裂,许多岛屿被地方酋长控制,新加坡岛便是掌控在酋长天猛公手中的小岛之一。在莱福士到来之前,小岛上仅有居民约1000人,多是当地的土著。天猛公带领着手下在岛上打鱼、采集果子,并充当海盗为生。他们也非常愿意与某个殖民帝国合作,以获得额外的利润。

莱福士考察这个小岛之后,发现其西南岸全是沼泽,但东北岸土地平实,河口是个天然的港湾,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淡水资源丰富,是再理想不过的贸易据点。于是,1819年2月,莱福士在到达这里一个星期之后便与天猛公以及名义上的苏丹(天猛公的女婿)签订了条约,将这里划归东印度公司旗下的站点,当然他们要向天猛公交纳一定数额的年贡。

这一消息传出后,遭到荷兰人的强烈反对,以及东印度公司董事们和英国当局的指责,他们担心会影响英荷之间的谈判。英方驻槟榔屿的长官向荷兰人保证会制止莱福士的“自作主张”,但莱福士的行为已经在加尔各答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报纸对此表示了欢迎。正因为英方信誓旦旦的保证,所以荷兰人并未采取强硬措施,而在之后英荷之间旷日持久的谈判中,关于是否保留新加坡这个贸易据点的问题也被拖延下来。经过一拖再拖,这个摇篮里的新据点也得以生存下来。

◎三年的自力更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