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珠颇为赞同地颔首,经徐茂这么一提点,她眼前瞬亮,思路倏地清晰,诚恳握拳道:“请元帅放心,属下一定急民之所急,帮大家解决问题。”
徐茂怕再生事端,叮嘱道:“有任何事情记得给我写信,及时汇报,莫自己一个人钻牛角尖。”
王兴珠感受到关心之意,眼眶微热,连连点头,“元帅勿忧,属下定不负厚望,竭尽全力造福于民。”
徐茂警觉抬眼,紧忙劝说道:“没关系,别有压力,尽力就好,凡事都讲究一个过犹不及,适度即可,不用过于拼命。”
不怕她天资卓越,就怕她天分好,又勤奋,超常发挥。
徐茂絮絮叨叨交代几句,让王兴珠保重身体,按时按点吃饭,省那一时半刻的,没有必要。
跟王兴珠谈完,徐茂收到林舒娘的信,说了杜家的事情,请求允许杜家娘子到忠义军中教书。
徐茂捏着信纸权衡利弊,让杜家娘子来教书不是问题,她就是担心杜娘子过于才华横溢,自己还没有打出结局,杜娘子就一眼看穿忠义军中弊病的地方,好心帮她纠正,到时候一堆麻烦事。
思来想去,还是亲眼看过再说。
另外朝廷、天神教这边不能松懈,必须两手抓,眼看快进冬天了,朝廷效率慢到惊人,竟然直到现在也没有调派兵马过来镇压她,徐茂决定主动出击,剑走偏锋,催一催狗皇帝。
徐茂铺开白纸,落笔简单粗暴,直接写清道明自己的要求,让狗皇帝给她封赏爵位和金银财宝,否则就杀进皇城,她自己取。
以吓唬的话收尾,徐茂搁笔,重新看一遍全文,默读确定没有问题后,她在末尾盖上印章证明身份,将纸折好,塞进信封,交给吴洪英。
“立即唤一个身手好的人牵匹快马,帮我进京送信,这封信务必要出现在狗皇帝案头,倘若皇帝不应我的要求,明年开春咱们便杀进皇城,夺取江山!”徐茂吩咐,说到最后她话语里的锐气尽显,神气十足。
吴洪英捧着信,忽然觉得烫手,惊诧地抬头看着徐茂,她进入忠义军时间不久,这是她能听的?
这不是重点,吴洪英眼睛睁大,舌尖堵塞,花费时间重新组织语言,怔怔道:“……杀杀进皇城?元帅,这是不是太快了,咱们仅占晋州、江州二地,手下兵力也尚且不足万人,如何杀得进皇城?”
很好,这个反应非常对劲,非常靠谱。
徐茂满意地勾起嘴角,大手一挥,盲目自信:“洪英,你可别小看咱们忠义军,我们虽然人少,但贵在精悍,以一当百,每个士卒都拥有无限潜力,只待一朝爆发,举世震惊。”
她拉吴洪英坐下,厚着脸皮继续说:“我们在晋州和江州的顺遂足以说明我的策略正确无误,民心齐向,士卒优良,为何不敢与之争锋,问鼎天下呢?”
“而且你想啊,我早一日夺取天下,匡扶正义,百姓是不是就早一日得到安生,摆脱凶残无道的朝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这么做,是为天下百姓考虑!”徐茂说完自己都脸红,目光悄悄转移。
吴洪英呆滞半晌,虽然感觉徐茂的话分外狂妄自大,但是好像有几分道理,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她肯定不相信,反而觉得此人虚情假意,道貌岸然。
而徐茂不一样,她的话令人信服,仅仅站在那里,就有安抚人心的力量,不自觉追随她。
她们人少怎么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又不是没有,况且她们元帅教导有方,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忠义军以一当百杀进皇城不成问题!
吴洪英越想越激动,血液沸腾,她眼睛重新亮起,坚定信念,“元帅,您说得对,是属下狭隘了,我们忠义军勇猛果敢,所向披靡,定能大败朝廷兵马,拿下长安,元帅早日正位乾坤,黎民百姓就少受一日苦!”
徐茂眉心微跳,眯起眼睛往后缩了缩。
这么离谱的话你也信?
徐茂震惊了。
吴洪英兴奋的样子有点吓人,她立即反思自己方才的话,自觉感染力不强,应该达不到洗脑的效果。
“……你明白即可。”
徐茂僵笑,赶紧忽悠过去。
吴洪英满怀希望地出去叫人,手里拿的那封信恍如千斤重,郑重其事地交到信使手上。
给狗皇帝的信快马加鞭离开延临,去往京都长安,徐茂算是了却一桩心事,整顿全军,出发前去江州。
临别前,徐茂同王兴珠千叮万嘱,她非常不放心地离开延临,赶去江州颂安察看林舒娘的状况。
日夜兼程,抵达颂安,徐茂估计这是她的最后一站,身死之地,等狗皇帝看了信,怒而发兵,她就会迎来结局结算页面。
徐茂在车上查看舆图,观察颂安地形,思考适时朝廷围城攻打的应对方案,保险起见,得想办法支开忠义军。
她死以后,纵使群龙无首,但零碎的小单位不容易切割,这些士卒三人结成一个小组,互相帮助,在乱世里行走足够安全,只要逃出去,没入流民的队伍,掩藏忠义军身份,日后也能好好过日子。
徐茂思考每一步如何落脚,正想着,眼光落到徐蘅身上,她轻轻拍醒熟睡的徐蘅,低声道:“阿蘅,想不想母亲,我送你回家找母亲吧。”
徐蘅睁开惺忪睡眼,听见这句话遽然变色,一下子抱紧徐茂,急声道:“阿姐又要丢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