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完美避开一切正确选项!
在这一时间,一向与佛朗哥政府不和的巴塞罗那却在各条战线连连斩获辉煌——红蓝军团拿到了5次联赛冠军以及4次杯赛冠军。
要知道,在1:11惨败给皇马仅仅一年后,巴塞罗那就在联赛中顺利捧杯,如若佛朗哥真的有意打压巴萨,为何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对此,也有不少支持“佛朗哥威胁论”的球迷提出了新的观点——佛朗哥并不在意皇马的成绩,他想做的仅仅是让巴萨蒙羞而已。
正如前文所述,佛朗哥对足球并无真正的兴趣,他在掌权后所作所为更多出于政治目的。
因此,当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名片巴萨风头正盛,佛朗哥就要通过一场两位数的大胜对其羞辱,当他的目的达到,皇马是否夺冠、是否复兴就已不再重要了,这也是皇马此后数年仍然无冠、而巴萨频频斩获荣誉的重要原因。
打开皇家马德里的官网,在球队40年代的介绍中,11:1战胜巴塞罗那一战仍然是重点介绍的话题:
“首回合比赛皇马客场0:3失利,次回合回到主场,皇马凭借着一场酣畅淋漓的狂胜逆转晋级决赛,主场的比分为11:1。”
时过境迁,这件事情的绝大部分当事人都已离开人世,想要找到真相已经愈发困难,后人只能试图从当事人的只言片语中寻觅真相。
但无论这场惨案的发生来源于佛朗哥的威胁还是竞技方面的完败,当回顾西班牙国家德比的历史时,这场11:1仍然是双方无法避开的对象。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尽管扑朔迷离,但这场11:1毕竟已经归于尘埃。
80年过去,皇马和巴萨都经历了各自的跌宕起伏,但始终保持在世界足坛的一流行列。
在适当情况下,不如忘记历史中的纷繁纠葛,尽情享受属于足球的真正乐趣。
不过即使这样,皇马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阵痛,劳尔、卡西利亚斯和拉莫斯被赶走才有了今天的皇马。
巴萨不仅要赢,还要以加泰罗尼亚人(退而求其次,拉玛西亚青训)带领下赢才有意义。
当然,这一切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佛罗伦蒂诺第一次执掌皇马,打造银河舰队,把皇马塑造成西班牙的国家名片,皇马“去本土化”也没有那么容易。
巴萨必须重用本土派,有加泰罗尼亚球员能在巴萨当主力就一定要扶持他做头牌,没有加泰罗尼亚籍球员能重用,就要扶持拉玛西亚青训出身的本土西班牙人,最好接受采访时说一口流利的加泰罗尼亚语。
皇家马德里是西班牙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西班牙只需要“皇家马德里”这个俱乐部属于西班牙就可以了,在球队内部,非西班牙球员不但可以成为头牌,甚至可以让本土帮给国际帮打下手。
换言之,外籍球员在皇家马德里更容易“出头”、更容易成为球队老大和头牌。
因此,皇马队内竞争相对公平,基本上可以贯彻“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
巴萨才真正成为了西班牙能和皇马分庭抗礼的球队。
总结一下:
皇马只要不被外资控股,它可以一直走国际化路线,点缀几个本土球员就可以了;
直到巴萨出了一位加泰罗尼亚籍拉玛西亚青训出身的一线队中场球员。
而巴萨队内存在天然的等级差异,中场只要不是齐达内、丁丁这個级别的大师级球员,所有人的出场顺序都要排在佩德里、加维后面。
克鲁伊夫应该是89-95年差不多6年时间执教巴萨,而也正是他执教的时代才第一次夺得欧冠,可以说巴萨当时在欧洲从欧冠的角度来看,连本菲卡都不如,在阿贾克斯面前都是个弟弟。
巴萨则不同,它必须走本土化路线,没有加泰罗尼亚人也要有拉玛西亚青训自己人当领军人物。
时至今日,皇马与巴萨的较量仍是西班牙足坛乃至世界足坛最具话题性的德比之一。
在“独派”加泰罗尼亚人看来,巴萨不仅是一家俱乐部,还是凝聚加泰罗尼亚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的道具。
国际球员在巴萨永远都是雇佣军,除非这位球员学加泰罗尼亚语、娶加泰罗尼亚姑娘。
拥有过当时最好的球员普斯卡什,金箭头迪斯蒂法诺,而克鲁伊夫的到来大概是1974年左右,是当时足坛的顶级球星欧洲第一人,而这种级别引援已经落后皇马20年,克鲁伊夫(教练时期)属于真真正正的重塑了巴萨。
你回首西班牙足球的整个历史,你会惊讶的发现克鲁伊夫没来巴萨之前,巴萨当时的地位在西班牙可能还不如毕尔巴鄂竞技,而皇马那时候已经是荣誉满身欧冠就有6个在手,早已经是世界足坛的明珠。
巴萨和皇马最大的不同在于巴萨是加泰罗尼亚人的一张名片。
从佩德里开始,所有中场球员分出场顺序都要排在他后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