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巍巍大唐:开国 > 第十七章 席卷南方1萧铣崛起(第4页)

第十七章 席卷南方1萧铣崛起(第4页)

出什么事了呢?萧铣政权内部,发生了内讧,自己人和自己人打起来了。纵观中国历史,多少强大的国家,都是毁在了内讧上。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曾经那样一个盛极一时的鲜卑帝国,统一北方、南击刘宋、马踏柔然、全面汉化,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然而,六镇起义、河阴之变,加剧了北魏王朝的迅速衰亡,分裂成东、西两魏。

当然,萧铣政权也避免不了内讧的命运。人性的弱点,往往面临困难时,总是可以携手并进。可是,一旦安稳下来,触碰到自身利益,就会产生各种矛盾,甚至翻脸不认人,兵戎相见。

这场内讧,萧铣应该负主要责任,源头在他这里。萧铣此人,根本不具备作为一个领袖的气质。从处置沈柳生一事便能看出,萧铣表现得优柔寡断,反复无常,视政事如儿戏。很快,这种弱点,再次凸显出来。

萧铣为人性格偏狭、多疑,且能力有限。因为,萧铣的地位是怎么来的?是被诸将共同推举的。若是没有诸将的拥立,恐怕现在,萧铣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罗川县令。因此,萧铣对于诸将的管控,其实非常有限。

时间一长,诸将逐渐开始居功自傲,专横跋扈,肆意滥杀无辜,丝毫不把萧铣放在眼里。如此一来,引起了萧铣对诸将的忌惮。但是,萧铣又不能公开与诸将撕破脸。思来想去,萧铣打算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

武德三年十一月,萧铣对外宣称,目前暂时与唐朝休战,决定罢兵务农,让将军们遣散部众,回家种地。萧铣的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变相地剥夺诸将的兵权。万万没想到,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萧铣麾下一员得力大将的叛逃,此人正是分封的七位异姓王之一的晋王董景珍。

董景珍是当初拥立萧铣的主要功臣,萧铣称帝后,分封七位异姓王,董景珍排在首位。现在,董景珍又担任大司马,手握兵权,在梁军中颇有威望。此次罢兵务农,无疑触及到了董景珍的利益。

当时,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在梁军中担任将军。萧铣罢兵务农,董景珍弟弟手下的许多部众,都被遣散。对此,董景珍的弟弟,非常不满,便密谋作乱。结果,事情败露,董景珍弟弟被杀。

大司马弟弟被杀,董景珍知道后,会作何反应呢?萧铣担心,董景珍会狗急跳墙,向自己发难,所以,必须要采取断然措施。那时,董景珍不在江陵,奉命出镇长沙。于是,萧铣下诏,假意赦免董景珍,召他返回江陵。

董景珍当然看得出来,萧铣醉翁之意不在酒。自己一旦回到江陵,恐怕凶多吉少。命悬一线之际,董景珍铤而走险,决定以长沙降唐,叛离萧铣政权,主动与唐朝联系。很快,唐高祖诏命峡州刺史许绍,出兵接应董景珍。

这正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萧铣此举,不仅没有将董景珍召回江陵,反而逼反了董景珍。既然董景珍降唐,萧铣便不再姑息,正好师出有名,大举出兵,铲平董景珍,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武德三年十二月,萧铣派遣齐王张绣,率军进攻长沙,讨伐董景珍。张绣也是萧铣分封的七位异姓王之一,和董景珍算是战友。所以,董景珍以为,看在同僚的面子上,只要晓以利害,张绣或许会退兵。故而,董景珍给张绣写了一封信,向他陈述利害关系,举出了韩信、彭越的例子:

“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卿不见之乎?何为相攻!

没想到,张绣不作回应,继续率军围攻长沙。由于寡不敌众,董景珍准备突围而走,被部下所杀,长沙被张绣攻下。董景珍的势力,也就被扫除干净。不过,灭杀董景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萧铣所要针对的,可不是董景珍一人,而是所有的骄兵悍将,董景珍是萧铣第一个开刀的对象。

很快,又有一个人,成为了萧铣开刀的对象,——齐王张绣。张绣因为消灭董景珍有功,事后被萧铣委任为尚书令。一时间,张绣春风得意,逐渐变得骄横狂妄起来。不用说,张绣的飞扬跋扈,自然引起了萧铣的不快。最终,张绣亦被萧铣找了个罪名杀死。

董景珍、张绣两位功臣,相继被杀,萧梁政权内部,愈发人人自危。萧铣肆意杀戮功臣,过河拆桥,令不少人为此心寒。许多故人边将,内心恐惧不已,纷纷叛逃,萧铣却无法制止。直到此时,萧梁政权兵势日益衰落,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斗之中,这也为萧铣的最终覆灭,敲响了丧钟:

既大臣相次诛戮,故人边将皆疑惧,多有叛者,铣不能复制,以故兵势益弱。

萧梁内斗迭起,上下离心,兵势衰落,对于李唐王朝而言,可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其实,唐朝国内,有人已经看出了萧梁内部存在的问题。谁呢?李靖。李靖通过之前与萧铣的作战,以及对萧铣政权的敏锐观察,基本摸清了萧梁的底细。现在的萧梁政权,外强中干,不堪一击,正是用兵的大好时机。

到了武德四年正月下旬,此时,李唐王朝正在激战黄河流域,东征洛阳,决胜虎牢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李靖认为,也该出手,解决掉长江中游的萧铣政权。于是,李靖主动向上司赵郡王李孝恭,献上了“取萧铣十策”,也就是平定萧铣的十条计策。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这十条计策的具体内容,可能是李靖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如何平灭萧铣政权的总体战略。接到李靖的“取萧铣十策”,李孝恭立即上呈唐高祖李渊。唐高祖非常赞赏这十条计策,同意了李靖的建议。

二月,唐高祖下令,改信州为夔州,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命他打造战船,操练水师。不过,唐高祖考虑到李孝恭年纪尚轻,初生牛犊,缺乏战场经验。所以,唐高祖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长史,掌握实际的军事指挥权,辅佐身为主帅的赵郡王李孝恭。

很明显,唐高祖这样的人事安排,是在为出兵萧铣准备。战前,唐军集结于夔州,整训操练。之所以选择在夔州操练,主要因为,夔州靠近巴蜀,物产丰盈,方便筹措粮草,训练水军;另外,夔州地处长江上游,唐军占据地利优势,能够顺江而下,从水路直插萧梁大后方,有利于唐军进兵江陵。

最终,李孝恭、李靖日夜打造战船,教习水战,总共集结了两千余艘战舰,以及大量的兵力、粮草。并且,在李靖的建议下,李孝恭招募了不少巴蜀地区的酋长子弟,应征入伍,量才授任,置于左右。此举,是要将这些酋长子弟当作人质,防止后院起火,避免归顺李唐不久的巴蜀,出现骚乱,解除后顾之忧:

当是时,萧铣据江陵,孝恭数进策图铣,帝嘉纳。进王赵郡,以信州为夔州。乃大治舟舰,肄水战。会李靖使江南,孝恭倚其谋,遂图江陵,尽召巴蜀首领子弟收用之,外示引擢而内实质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唐军平定萧梁,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武德四年九月,唐高祖下诏,征发巴蜀之兵。同时,唐军分成四路兵马,直扑江陵,大举进攻萧铣政权。

这四路大军是如何组成的呢?唐高祖以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摄行军长史之职,统领十二总管、水陆十二军,兵发夷陵,自夔州顺流东下;以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兵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四路大军,进讨萧铣。

唐朝正式出兵萧梁的这一年,李唐王朝刚刚攻克洛阳,入主中原,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关键性一战。因此,此时的唐朝,举国上下,士气高涨,选择这个时候,出兵萧铣,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那么,此番大举出兵萧铣政权,唐军能否马到成功,一举荡平长江中游?在平定萧铣的战争中,唐军与萧铣,究竟展开了怎样精彩的激战?最终,占据长江中游的萧铣,又是如何走向覆灭的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