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最是光阴留不住 > 702未婚(第1页)

702未婚(第1页)

人类欺骗自己都是一流的,就像没人会承认自己生活在最底层。总会在脑子里想半天,努力找出还不如自己的,然后就满足了,喟叹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最阴险恶毒的所谓“正能量”,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感动中国”为例,每年搞成煽情的比惨大会,赚人眼泪,却从不反思为什么那些好人过那样的日子,是怎么造成的。这些好人,不配得到富足安稳的生活吗?总不能说是有关部门故意安排他们过成这样,然后来感动我们吧。

钟云的一生,目前为止,就是一个运气时好时坏的小人物在生命中苦苦挣扎的典型代表。

这家伙有韧劲,能吃苦,还能拉的下脸,很能装怂,有必要的话卖了裤子也要在社交上表现出自己的大方。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在桑海举目无亲,居无定所。如果赚不到钱,在这个城市根本生存不下去。同样在外地,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对女人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而男的要是混不下去,那就真的是混不下去了。

他技校的学历,文化程度显然不高,但是在当时来说也算是正常。按照等级来说,蒲素之前的中专要比他厉害点,技校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就业培训学校,通常是厂矿企业定向培训的这么一种性质,招生的同时就等于是招工。

在桑海,后来他日子稍微过的松快些就去报了一个早期进驻市场的一个英语培训机构,陆陆续续也花了几万进去,在当时这价格不算便宜。所以,后来他多少有点英语基础。

桑海这个地方,不懂英文不行,是真的不行。桑海学生,哪怕是八十年代上的初中、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孩子。

这一点不接受任何反驳,毫无疑问是事实。

这里说的是在当时,整体普遍的情况。桑海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外地的尖子生或者特长生除外。整体上,桑海这方面的教育抓的很好。

比如韦东,就没专门进修过,一口英文流利的很,接待国外的代理那是侃侃而谈。哪怕童蕾她们,这种基本没怎么好好上学的学渣,会的单词都不少,还记得不,蒲素在孟菲斯的时候,那个成天带小狼狗的小k姐,在吧台回call机,和电话那一头的老外,叽哩哇啦也能说半天。

桑海之所以政策留了一条缝,他们马上就能刨出一个坑,这和本地人才和群体素质是有莫大关系的。桑海不是个特区,不像其他地方享受特区政策,而改开一开始,立刻就焕发了生机,就好像一直在等发令枪一样,人才素养这一块全国顶尖。

实在不想说当时国内其他地方是什么样子,一说就要惹人不高兴。哪怕以他自己长大的南州为例,估计也有人会反对,说他是崇洋媚外,既然滚出南州了,最好就闭嘴!

有的人说金融行业摆在桑海,要是放在他老家,那么他老家也早就……说实话,这种笑话不好笑。一个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和素质包括整体意识,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地区环境非常重要。有一句话叫“投资不过xx关”,说明有些地方环境就是不行。

改开前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外地人到桑海是很不适应的,一肚子牢骚。真正说起来就是他们和这个城市的差异。在老家用能盖住脸的大盆吃饭,到了这边一看是只能装二两米饭的小碗,能不拍桌子说桑海抠门吗?

之前的桑海在蒲素来来去去的这么些年里,似乎时间是凝固的,一切好像都一成不变,整个城市隔几年去还是那个样子。据阿嬢说,那几十年不仅仅是凝固,还是是急剧倒退。也就是说几十年里没有发展,反而还在损耗。

但从90年代开始,桑海真的是一天一个样,这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变化太大了……甚至昨天还能开车的路,第二天就封了,很多地方拆了,很快新的建筑就起来了,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工地……

前面说不懂英文不行,有的人或许会心里不屑:比如“在咱们的地盘上,凭什么……”,又比如“桑海人就是崇洋媚外!一贯如此!”

别的不说,英文不好去酒店都干不上好职位,拉车门的门童都要会几句才行。去商场应聘都不一定合格,好的品牌专柜肯定干不上。

所以钟云的努力只不过是在追赶一个桑海孩子的一般水平。这就是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别。现在很多人混在大城市,背着沉重的房贷压力,很大原因就是为了孩子。

像蒲素这样,其实再是什么一流学区,和他也没关系。理论上他去哪生活都行,只不过现在因为梅芳岁数大了有些地方去不得,否则早就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了。

人这辈子嘛,最后如果能有个三瓜两枣,就当买青山,东种桃李,南弄修竹,西有松风,北坡山茶。结屋三间,开一径,可俯清溪……

不过现在他要是二十来岁,又是另一个想法了。去那些地广人稀,自由度高的地方搞点事情,不香吗?有朋友早年去的新西兰在那边搞农场,安逸的很,看起来很是让人羡慕,但是真去了,基本受不了。岁数越大,就越不能适应。

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之间不是一码事,尤其像蒲素这种四肢不勤的人,孤独没问题,但还要干活那是不行的。管理诺大一块地方,就算不养羊,光是修整那上万亩的草皮就够受的。

湖北,四川那一带沿江地区,和三峡搭界的,觉得都是好地方。一直在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乡下地方。只要离高速近的,通网络快递送达,其实在哪生活,对他没啥两样。唯一的顾虑,现在就是长辈的医疗问题。

08年在did,他就打过这样的主意,主城区附近像是昌平这种地方,还是有机会的。当时也实施了,最终因为一些原因没搞成,很是遗憾。后来在深圳,算是实现了部分,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地方,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虽然很长时间因为各种原因没买成,要么因为价格,因为质量,甚至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口碑一时没买,但总归,到最后还是会买回来,哪怕到手了之后感觉并不好,但是想要就是想要,不到手就是觉得不行。>r>

所以,这件事早晚会做。像他现在可能一个星期不出门,生活在这个地方简直是浪费。对他来说换到哪里都一样。只要水电齐全通网络,周边风景好点,至于屋舍和小院,他自己就可以规划出理想的样子,找个队伍施工就行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搞民宿,在乡下找个老院农舍修葺后用于经营。他认为这种方式有很多问题。首先,如果想的是盈利,那么这种方式可能看起来很美,实际上的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