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三道题目,刘和瞬间放下心来,这三种在诗词里实在是太常见了,刘和都不知道该用那个好。不过必要的思考还是需要的,刘和皱着眉头,右手中的扇子不断的敲打在左手手心,同时口中不断喃喃自语,作出一副沉思的样子。大概过了半刻钟,刘和觉得演的时间也够了,于是对着张温等人拱手说道:“在下已经想好了,还请诸君品鉴。”“这第一首名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其二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第三首则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刘和所选的三首诗分别出自南宋的杨万里和唐代的王瀚以及杜甫。首先是杨万里的这首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一首主要是因为刘和印象最深,因此直接选择了这一首,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第二首凉州词就值得说一说了,虽然题目给的凉州风光,但是这首凉州词更多的是一首反对战争的古诗,而现在的凉州地区正发生着一场艰苦的战事。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第一句描写的是军中宴会的情景,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将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第二句立刻来了个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最后两句更是尤为经典。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但将士们却丝毫没有忘记保家卫国的责任,因此诗人恳求世人不要因为他们的行为而有任何不中肯的评价,要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保护国家最终只能马革裹尸。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苍凉悲壮之情却让每一个人都颇为感动,那种伤感、反对战争的情愫也就跃然纸上了。第三首则是描写春雨的古诗,通过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春雨特征与成都夜雨景象,描述了春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将春雨描绘得细致形象、生动活泼,别有一番风韵。而诗中的锦官城则是指成都,早在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一职,因此有了“锦官城”和“锦城”的别称。刘和选择这一首诗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极少能够见到春雨,通过对春雨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春雨的渴望,希望将来能够像诗中一样出现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刘和这边将三首诗全部吟诵出来之后,台上台下全都议论起来。刘焉羡慕的对着刘虞说道:“伯安兄,你这个儿子真是文采斐然啊,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能想出来三首如此优秀的诗作,真是让我羡慕啊,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要是有子兴的一半水平我就满足了。”刘虞也不好意思全盘接受刘焉的夸奖,但刘和的能力他是十分认可的,只能从刘和一开始说的话中来批评刘和。“君郎兄就不要夸他了,刚才这小子说话如此嚣张,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就算有文采又如何,行事如此嚣张,将来怕是不会有什么成就了。不像君郎兄的儿子,皆是年轻俊杰,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啊。”刘焉笑笑不再说话。其他人就更加吃惊了,太学那边一个人作一首诗赋都没想出来呢,刘和这边居然直接想出来了三个,而且质量上也相当之高。太学那边的三人互相对视一眼之后,纷纷拱手认输,他们自觉作不出和刘和一样优秀的诗赋,即便做出来了,在时间上也已经落后了,除非能比刘和的更加优秀,但以他们三人的能力,是一点机会也没有。随着三人的认输,台上的刘宏面色也平和了许多,刘和如果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乐松等人更是兴奋不已,接下来的两场他们只要赢一场就能保证不输了。接下来则是比试算数,一样是三道题目,限时半个时辰,双方各自把答案写到纸上然后交到台上,先答对者获胜,且双方都只有一次提交的机会,如果错了就没有机会了,因此必须谨慎计算。第一道题目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四十一头,下有一百一十八足。问:雉、兔各几何?第二道题目是: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四,七七数之剩三。问物几何?第三道题目是:有一座军营,军营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只知道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吃饭的时候刚好用完,没有剩余,其中三个人用一个大碗吃饭,四个人用一个碗喝羹,且每个人都吃到了饭喝到了羹。请问军营中有多少士兵?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刘和听完有些无语,就这种问题还需要半个时辰,半个时辰都够爷们做大半套高考试卷了,就这种问题,五分钟搞定都多了。接着刘和开始在心中算起答案,第一题最简单了,假设41只全部是鸡,应该只有82只脚,那么多出来的脚就都是兔子的脚,118—82然后除以2刚好得到18,那么18就是兔子的数量,41—18得到23就是鸡的数量。随手写下答案,开始算第二题。一旁的荀采看到刘和这么快就算了第一题有些不可思议,于是就按照刘和的答案进行反推,结果不出所料,就是正确答案。荀采这边刚刚反推完,刘和就又写下来第二题的答案,31。首先根据前两个条件确定这个是数是3和5的公倍数加1,也就是15n+1,还要满足15n+1除以7余3,那么15n除以7就要余2,那么n最小就是2,15n+1就是31。荀采看到答案后直接呆住了,再次按照刘和的答案开始反推,不过没等她反推完,刘和就写出了第三题的答案,624。假设军营有x个人,根据条件直接列出方程x3+x4=364,直接能算出x为624。刘和算出答案之后,先验算了一下,便起身走到台上将写了答案的纸递到张温,张温接过一看就呆住了,因为刘和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只是张温有些不敢相信,因为算的也太快了,这才刚半字的时间啊。(一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钟)虽然有些不敢相信,但张温还是宣布刘和所代表的鸿都门学获胜,同时也宣布了刘和的答案,让太学和世家那边进行反推,好确定刘和的答案是正确的。刘和回到座位上,等着对方反推结束。刘和刚坐下,荀采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夫君,你是怎么算的这么快的?”“你想学吗?”“想。”“回去我教你。”一旁的甄脱也伸过小脑袋说道:“我也要学。”刘和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脑瓜,随后宠溺的说道:“好,那就一块学。”甄脱甩甩头,甩开刘和的手说道:“我已经长大了,你不要揉我的头了。”刘和轻笑着说道:“在我看来还有半年你才算长大了。”不过甄脱并没有听出刘和话中的第二层意思,反倒是荀采听出来了,因为甄脱还有半年才到十七岁,之前刘和说过等到甄脱十七岁才会推到甄脱。接着荀采悄悄在甄脱耳边说了几句话,甄脱的小脸突然就开始变红、发烫,于是连忙低下头伸手捂住脸,好在荀采刻意帮她挡了一下。就在几人谈情说爱的时候,世家和太学那边也已经反推出了结果,刘和的答案是对的。太学这边的气氛异常压抑,现在他们已经完全落入下风,最后一场辩论必须保证赢才能维持平局。对于太学来说输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但是输给鸿都门学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们鄙视鸿都门学这么多年,结果和对方的文学比试输了,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接下来的最后一场,太学这边经过长时间的商讨,最终选出许攸作为辩论的人选。鸿都门学这边本来是决定让乐松出战的,不过刘和自告奋勇想要出战,而乐松自认为自己的辩论水平不如许攸,于是就让给了刘和,由刘和出战。辩论比较考验双方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口才,同时还需要双方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张温等人并没有直接给出题目,而是由辩论的双方自己决定。而这个规则才是刘和想要出战的主要原因,因为他有一个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的论点。:()大汉权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