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儿抱着裴宜,转身不见了人影,徒留杨俊在原地愣神。
他身后的取燧者跟了出来,也不敢说话,全部垂着头,恨不得立马叫自己的消失在原地,半响后,才听到他们大人的两字“走吧”。
裴宜去世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传开,杨俊甚至都不知道颖姑娘究竟将裴宜尸首带去了哪里,只是在不久后他便收到了调离云州的命令,纵然心中千头万绪,他也只是一个臣子,仍旧只能听从上面的吩咐,离开了这个经营多年的云州之地。
既然证明了自己忠诚,杨俊这个有能之士自然被如今缺少能才的皇帝需要,他的下一步就是京城,杨俊意识到了京城如今的风险,在接到命令后,立马处理手中事物。
而此时的朝堂上,真实情况比杨俊想的还严重。
在传声虫已经在高层普及的现在,各地之间的联系再也不像从前,云州和京城的通讯更不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皇帝对杨俊和裴宜的试探,戳中了蔺冠的底线,让他将自己的计划再次提前。
在杨俊还有到达京城的时候,以蔺冠为首的朝中大臣,已经在逼迫皇帝下诏书、改法制、开内阁。
长达十多年的战争、数十万将士尸骨无存、各地的叛乱、民不聊生,这些让本来繁荣强盛的大夏,如同不断陷入泥潭的巨人,不断挣扎,却越陷越深,而这一切最终都要归咎于他们上方的最高权力者。
大夏一系列的变故中,没有一个既得利的阶层,而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少有人出来替皇帝说话。
这背后自然有蔺冠谋划数年的底细,而更多的确实常景瑞本就没有竟到君王之责。
一个帝王,纵然不能给国家带来繁荣兴盛,令所有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在先皇打好的根基下,一步步按部就班的进行,做一个守成之君,对于百姓来说,也是足够的。
可常景瑞,连一个守城之君都没有做到,数十年的积累被连绵不断的战争耗尽,数十万将士惨死他国,更令人暗中切齿的是,为了战争利益,竟然出卖自己的国民,引那些圣教徒入境!
最高的帝王,是最大的卖国贼!
这样的皇帝,凭什么还要让他拥有曾经的权力?
对于许多臣子和百姓来说,此时平叛有功的蔺冠,就算是自己登基称帝,也是可以的,但他没有,他只是重新修改《大夏法典》,并且逼迫常景瑞同意而已。
常景瑞仍旧可以做他的皇帝,只是这个皇帝的权力再也无法与曾经相比。
这一招看起来是蔺冠放过了常景瑞,然而上面的这些官员,又有几个不明白,既然是要将改革的内容写入《大夏法典》,显然是要将这个改革,作为国策,永远的恒定下来。
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常家的皇帝,都无法回到自高无上的位置。
这才是诛心之法,也是常景瑞死死不肯同意改革的原因!
若单单是削弱他一个人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叫他退位让贤给自己的儿子,他都能够同意,偏偏这个签署《法典》,建立内外议阁,将皇权彻底分给大臣和百姓的做法,他绝对不能同意!
然而事到如今,已经不是常景瑞自己愿不愿意同意的问题了,改革之法一经传出,天下哗然。
从先帝起,便进行的普及教育,让如今夏国百姓的识字率与三十年前相比,提高了数倍,既然识字,自然也懂了一些家国道理,更明白了什么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内议阁由王公贵族和大臣组成,外议阁由地方推举的名士和百姓组成,其中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地方的议员数量,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一次改革,对于夏国,甚至对于整个天下来说,都是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从数年战争动乱,带来的百姓生活下降,带来的对皇权的质疑,到教育和识字的普及,到超凡力量加强的帝国各地之间的联系。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的一切,都推动着这一次的改革进行。
在常景瑞苦苦挣扎的时候,作为政治中心,对朝堂局势最为敏感的京城,也已经炸开了锅,起先只是一些上层贵族和高官跟随蔺冠在行动,后来讨论传到了学校,再后来由学校传到了京城,京城所有阶层的所有百姓,上百万的人,都对朝堂上的动静投以的关注。
当杨俊从仙鹤上下来的时候,皇帝已经疯魔的要他前去刺杀某些乱臣贼子。
只要将这些带头叛乱的人杀了!他常家的江山就能安稳无忧!
这些本该是暗部做的事……杨俊记忆突然回到了许多年前,他还是一个绣衣使者的时候,那时候的他,就是皇帝陛下的刀,后来进了取燧司,终于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人前,没想到到最后,他,还是个见不得光的‘刀’。
血腥的一夜,在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夜晚展开,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刻,后世无数的史学家甚至开设专门的课程,来研究这一夜的发生发展,对未来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奠定了……影响了……导致了……结论……
可是皇帝、杨俊、蔺冠……他们看不到未来,他们只是生活在当下的人。
惨叫声划破了宁静又诡异的京城夜色,也掀开了内部激烈而隐秘的斗争。
苏易得令,前往桃花空间放置收藏物的地点走去,他刚打开门,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