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得到不少人的眼红,跟他学着一起将茱萸栽到地里。
梁老头也不藏私,想着都是同村人用不着见外,将自己栽种树的方法分享了出去。
村里人大部分人跟着种了起来,谁知道就是因为种的人太多,果子反而卖不上价钱。
赔了个亏本儿的人骂骂咧咧,将树全部砍了,劈了烧柴,逢人便说是梁老头祸害的。
再想不起他们嫉妒人家挣了钱时,讨好巴结想要学习种树的嘴脸。
第一年依靠着这些树挣了钱,即使第二年已经亏本,梁老头还是坚持了下来。
谁知道第三年还是同样的情况,甚至因为前一年的大丰收,有不少果子晒成了果干在库存里积压着,今年的果子自然更加卖不出去。
有不少人幸灾乐祸,说他是活该遭报应。
梁老头刚开始不以为意,但是听多了也会感觉难受,毕竟他当初一片好心,没想到后来的发展与他想的完全不同。
更让他忧心的是家里种的大量的茱萸卖不出去,全都烂在地里了,可怎生是好?
直到小孙子和他娘逛了一趟长安城,回来说要把茱萸卖到长安的食肆里去。
梁老头只当是孩童戏言,没有放在心上,谁知道他儿媳妇也说是这么回事。
他将信将疑地把这片茱萸,摘了一些来,抬到长安城,试探地问食肆肯不肯收。
那些食肆果然愿意,而且问他还有没有,想要再订购一些。
因为梁老头种的茱萸种得非常好,他精心侍弄的果子,又红又圆,辣味也足。
梁老头刚开始感到高兴,没有看出其他的什么,直到后来他才慢慢发现,原来食肆采购的茱萸都是上了食案。
梁老头不知道哪里来的古怪吃法。
茱萸吃起来辣嘴得很,根本没有什么好味道,怎么会有人喜欢吃它呢?
他将此归功于那些富贵人家的怪癖,细粮吃多了,就喜欢找一些不同寻常的吃。
当他将此话讲给酒楼平常负责采购的管事时,管事神明莫测地笑了一下,“梁翁,你是识字的。去山海书店买一本书,就知道这是为何了,你家茱萸卖得好,也是全归功于他。”
梁老头闻言一惊,怎么还跟书扯上了关系,不过既然是有关于恩人的,那他自然得去好好瞧瞧。就算是书贵了些,梁老头咬咬牙也得买了。
到了书店,梁老头说出茱萸的事,那小厮一听就明白了,拿了一本书递给他。
小厮报了价钱给梁老头,让本以为会大出血的他吃了一惊,没想到居然会如此便宜。
等回到家,他才将书翻开,细细翻看起来。这一看就入了神,他家老婆子连唤了几声叫他吃饭,他都没有听见。
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梁老头最是耳熟能详了,看得极为入神。
但其中最吸引他的并不是那些菜谱的做法,而是一种叫做白糖的东西。
据说皎洁如霜雪,粒粒分明,味道甘甜。
而这种制法颇为古怪,竟然会用到黄泥水。
怎么可能呢?可是恩人在书中写的那些其他菜谱明明是真实的,能够做出来。莫非此种方法真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