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亦飞对于张文斌的能力有信心,他也从不认为后金那些刚刚踏出原始社会不久的酋长们就都是是所谓的不世之材,他认为只要一支军队每年都在打仗,那总会涌现出无数具有经验的将领,前提是大部分人能活下来。
而明军的问题在于野战水平实在是差劲,兵力又以步兵为主,因此每次作战都是全军覆没,根本剩不下有作战经验的士兵和将领,因此后金军便越打越强,明军到后期已是一触即溃,后金兵只靠名声就能击败他们。
再加上后世清吹们的各种渲染,随便拿出来一个固山额真就吹嘘其是名震天下,实际上真遇到硬茬子,这些认得表现也就是那么回事。
既然区区几十万蛮人里面都能出这么多“名震天下”的“名将”,那么严亦飞有理由认为,石城军比对手们至少先进百年的军事体系完全能产生更多更强的名将。
严亦飞从南关堡一路南行,因为边走边视察地形地貌,因此一直走到下午时他们才到达了金州,这里如今也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数千名民夫在热火朝天的劳动,建设的地方包括了金州北城的修复与扩建、入海口堡垒、码头堡垒。原来建奴撤军时,北城被拆毁的石料仍在原地,这些石料都用于了这些新堡垒的修建。
张文斌带着严亦飞检查了一遍各个堡垒的位置,与严亦飞规划的基本一致。金州北城往北新建了一
个外城,如此金州城延伸到了距离大海只有三里的地方,这样金州城就能与建在海边的码头堡垒或是说水城遥相呼应,互为犄角。
而在金州原来的城墙上,每隔三十步新增一个马面,减小了城下的射击死角,并增加墙头火力密度。
码头上的堡垒也建了一道外墙,与金州北城的城墙之间只间隔了二里多远的距离。这二里多的距离,完全处于两面城墙上火炮的攻击范围内,防守一方可以在其中集结部队出击,又能掩护他们回撤。
外墙中正在开挖泥土,里面也要修建一个内港。入海口堡垒则是一个大型的烽火台台,修建在金州城前北大河水道入海口的位置,控制了这里,那么整个水道西侧就是安全的。
严亦飞下一步打算在金州城东北和西北两角的龙凤山和北官山各修建一个防御阵地,用烽火台台和土城壕沟结合,沿山体逐级设防,形成梯次纵深,临到战时,再临时布防铁疾藜、尖刺、震天雷藜、尖刺、震天雷等武器,这样金州的防御体系就十分完善了。
只要是石城军可以提前得知建奴将大举进攻的消息,那么自己就可以紧急从石城岛运兵,从码头堡垒直接进入这些防御阵地,严亦飞相信,有这样的防御系统,只要三千人防守,那么建奴用上万的人命都攻不下来,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未来的皇太极,也绝对舍不得用这么多人命
来攻下对于后金来说,战略位置相对没有那么重要的辽南。
眼前首要事情是扩建金州北城,其余的防御设想就只暂时在龙凤山顶建了一个小型高台,以作为烽火台之用。这个远程传递信息的体系,完全照搬明军,也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快速传信方法。
第二日一早,严亦飞又启程前往旅顺,旅顺参将张盘出城五里迎接严亦飞,二人洽谈甚欢,至少在现在,二人的目标是共同的,而且张盘对严亦飞也是足够尊敬和依靠的,因此严亦飞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双方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在吃过张盘摆下的丰盛的欢送午饭之后,严亦飞在旅顺乘船,返回了他的大本营——石城岛。
也来不及做过多休息,第三日一早,严亦飞就出现在了他的副将府前厅,现在也是整个石城军系统的中枢所在之地。
“杰宗,目前最紧急的事情,是金州那边,张文斌需要我们将大部分杂马运到金州,还需要两千以上青壮民夫,用于修建金州的防卫系统,这件事需要民政系统提供人手。”
此时的副将府前厅里,刘杰宗抱着一大堆文书,正在跟严亦飞做着汇报。说是石城军民政系统最高长官,但刘杰宗的主要职责还是把各部门报来的文件分类,再按紧急和重要程度—一报给严亦飞批示,一般来说,报请严亦飞批示之前,他自己还要提出一个处理意
见。
可能从后世来说,刘杰宗的工作更像是一个高级秘书,但这类秘书的要求很高,与领导关系又好,日后的前途自然十分看好,况且严亦飞也不是一个毫不放权的人,现在很多小事,他都放手让刘杰宗去指挥处理,毕竟能有个得力的部下,谁不想让自己的工作更轻松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