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康熙知道安然所有的举动,所以对于她一直都是放心不已的,哪怕再后来对于立储的事情也会和她多嘀咕两句。
那时候的大清国已经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了,迅速扩张着的国土,令本国人民有了更多就业的机会,只要肯干,就能够不愁吃穿。
那样的好日子是几年前的,他们都不敢去想象的,因此他们才越发地感激康熙以及安然,许多百姓都为他们供上了长生牌,用来祈求让他们能够身体健康。
百姓这种自发的行为才最让人心暖,康熙也越发地重视百姓了。
可即使他现在看起来还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样,但在这个年代普遍的观念里,他年岁已经不小了,尤其是爱新觉罗家的历代帝王都没有几个长寿的,可不就让其他人对他的寿数有了更多的怀疑,如此,朝廷之中的明争暗斗也越发的多了起来。
听着康熙这问话,安然不自觉地想起了赫舍里氏,那个骄傲的把皇后之位看的比什么都重的女子最终却死在了难产之上。
那段时间正值三藩动乱的时候,康熙立了太子,亲自地抚养了小太子,手把手地把他抚养长大,那时候自己还没有获得他更多的信任,所以没有贸贸然的将历史说出来如此,康熙自然是让太子听着儒家思想长大。
以至于后来想要改变太子的想法的时候,都颇为有些根深蒂固了的感觉,太子表现的很好,文武双全,可是与此同时他又表现的不够好,因为他对于儒家思想有些看得太重了,或者说那些大儒在教导他的时候,真的把他教导成了一个谦谦君子,可问题是作为皇帝真的不能够那么仁义。
至于其他的皇子们,也是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但现在他们都已经龙争虎斗了起来,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斗争,也让康熙越发的不喜欢到他们母妃的宫中过夜了,反而是更喜欢到了安然地宫里来。
毕竟安然没有孩子,这些年来又一直是一副清高目下无尘的模样,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想法的。
康熙的心思安然也知道他轻轻地笑了笑,带着两分嘲笑的意味说道:“大臣们之所以一直在下注,也不过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罢了,他们觉得您身体不好,可问题是您身体很好呀。
明明都已经四十多快要近五十的人了,可身体硬朗的却像是三十多岁的人一样,肯定寿数还长着呢,如此您自然不需要多着急。
如果皇子这一辈不行,那就看皇孙那一辈嘛,至于太子不是臣妾说他不好,只是等到你驾崩了的时候,说不定太子头发都白了,光看着现在太子和大阿哥都蓄起了胡须,你们三人站在一处,都显得像是同龄兄弟一样了。”
康熙听见这话,顿时脑海之中想起了自己驾崩的时候,太子颤颤巍巍的坐在自己床边,头发花白。牙齿稀疏的模样,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的忧愁都是杞人忧天。
正如同安然所说的那样子,他自己的身子骨还这么硬朗着的呢,可以多看看嘛,主要是安然说的这话太有画面感了,又戳中了康熙心中的那一个点,因此而他也仿佛找到了一个借口一样,心安理得地继续坐在皇位之上。
安然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也是懒得再去影响下一任的帝王了,再者说,她也看出了康熙的权力欲,只要他活着,一日就不可能放下了自己的位置的。
这般想觉得安然越发深居简出了起来,正是她这份态度,也让康熙对她越发的信任了起来。
哪怕在他敏感多疑的老年时期,安然都依旧能够直接了当的呛他,说话做事完全都带着一股子直接,康熙对她也包容的不得了,让其他人知道了安然对康熙的影响力。
也让他们以为可以获得利益的向她示好,可惜安然全部都没有理会,她那种孤家寡人的性格,也让她的建议最大程度的被康熙吸收。
在康熙执政的这个朝代里,国家在以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往外扩张着,正是这种执掌天下,针伐天下的感觉才让康熙没有因为环境的安逸而慢慢的耽于享乐。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康熙也是认认真真的考察过了所有的皇子皇孙们的,最终康熙驾崩之前传位于皇孙。
当夜安然追随他而去,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也被众人所知,甚至于青史留名,流传至了后世。至于这其中究竟是真还是假,除了当事人,其他人又哪里会知道?,,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