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 第40章 理光相机(第1页)

第40章 理光相机(第1页)

其实严格说来,我的摄影历程应该是从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开始的。

尽管我的摄影启蒙可以追溯到小时候,无论是影集中的照片,还是摆在县照相馆橱窗里的大照片,亦或是在吴桂老师家里看到的一面墙长的合影,还有接触太短的海鸥120相机,这些都不能让我真正的进入摄影这个圈子,因为这些照片都是别人照的。

别人照的潜台词就是我是在照片里而不是在相机后。

直到我有了第一台自己的相机——理光相机,理光-KR-10。

这是理光公司1984年出产的单反相机中的35mm相机,K卡口镜头。在某些市场中同型号标记为XR-10。这个最先进的地方在于照相前可以先把快门按下一半,这时镜头就会自动对焦。可别小看这个功能,这在当年绝对是强悍的,让我除了抢拍一些运动着的景象外,基本上洗出的照片极少出现虚焦的现象。

这台相机是1994年左右拥有的。

有了自己的照相机后确实方便了不少,许多时候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照相。

那个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主要给家人朋友照一下照片,记录一下那些个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意义的场景。

当然有时候也纯属兴之所致。

拿到了理光相机的我开始了摄影之旅。

文中所说的理光相机只是个统称,是指这些彩色照片。

这些彩色照片基本上用的都是35mm的胶卷,这是指单格长高边为36mmx24mm的胶卷。最早是由莱卡公司发起的,用于便携式风景相机。至于这个规格的由来,很简单,就是莱卡公司将竖走的35mm电影胶卷,改为横向过片,这样,电影胶卷中只有24mm的长边,就变为了24mm宽的高边,通过改变电影胶卷的过片方向来增加底片的感光面积,这个比较专业,总之是可以照得很清晰就是了。

当年我记得常用的只有三个品牌的彩色胶卷,乐凯、柯达和富士。

乐凯胶卷是国产品牌,稍稍便宜一些,性价比比较高。可惜在十年前停产了,现在厂家转为生产太阳能电池背膜了。

时代淘汰一种职业或物件真是连招呼也不打。

当年我用得最多的是柯达100(当时还有柯达200和柯达400),直到20多年后我才知道了那个100是什么意思。柯达100是日光卷,适合在晴天太阳下使用,柯达200适合在晴天阴影下或者晴天多云的时候使用,柯达400适合在阴天或雨天使用,清晨和傍晚也可以。

当年是真不知道这个,以至我一直也没弄明白为什么晚上照的照片色彩会失真。

那时查资料真得太难了。

从彩色胶卷上还有两个引伸出来的值得特意提出的经历,尽管事儿不大,可我觉得让我受益不少。

一个是标准的柯达100胶卷一般可以照出36张照片。这要求在拍照前上胶卷的时候把后盖打开把胶卷轻轻拉出一截儿胶片后把胶卷放入左边的卡槽,然后把拉出的胶片卡在右边的卡轮上转动一圈,确定卡住了以后把后盖合上,就可以开始照相了。

按这个标准操作可以照出36张照片。

还有一种操作就是把拉出的胶片放入右边的卡轮上后先不转动等合上后盖再转动,然后再开始照相。

这样操作可以照出38张。

当然多出的这2张是有风险的,风险就是如果胶片没有卡到卡轮上,那么后来的操作就会空转,也就是胶片没有动,只是显示拍照张数的数字还在动,最后等你照完了38张后把胶片卷回来后其实根本没照。等到去冲洗的时候整个胶片一片白,浪费的不仅是一个胶卷,主要是你拍摄的场景白拍了。

总在河边站没有不湿鞋的。

我经过几次失败后发现用36张去搏2张是一件极不合算的事儿,这意味着只要在18次照相中你操作失误一次就亏本。

而通过现实中的实践,几次我就会失误1次了。

从此后就坚决不干这种类似的以大搏小的蠢事儿了。

第二个值得记录的是因为彩色胶卷照了相后要冲洗出相片才能看出我们照的成果,而这就需要找扩印社去冲洗。

冲洗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是冲,一个是洗,这是分开的。

冲胶卷是固定单收费的,就是说不管你胶卷上没上好都要收费,然后每洗一张照片收一张照片的钱。当时的萨尔图已经开始有了一些私人的扩印社,比正规的扩印社收费低,每张至少差三分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