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和民间的力量下,结果已经是非常好了。
苏二哥赈灾成功后,回京立刻被升了户部尚书,成为大宁朝历史上最年轻的户部尚书,没有之一!
但即便结果是非常好的,但不少受灾的灾民们拖家带口的逃到京都,只为了京都能讨到一口饭吃。
所以那段时日,京都的灾民特别多。
朝廷和民间都开展了施粥散药的善举,但这些身体强健又不回乡或者无法回乡的灾民们总要找个工做做,好养活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光靠京都那些权贵和官宦之家买下一些人当奴作婢也不是事。
毕竟有些人不愿意为奴为婢,且人数也太多了。
还是苏四堂哥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京都开办女子技工学堂,和男子技工学堂。
女子学堂可以学的有整理收纳,有针织女红,有纺织种植……
男子学堂能学的手艺就多了。
于是苏家这边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在京都开了男女两家学堂。
一开始没有师傅,都是苏家自己出人当师傅的。
比如苏大伯娘整理收纳能力是一绝,她就教这科。
苏阿娘教女红针织顺带教认字,苏大嫂和弯弯偶尔去教算学和绘画。
绘画并不是没用的技能,刺绣就用得到。
苏三婶和苏二堂嫂教烹饪。
苏四婶和月月,然然,彤彤几个负责教种植。
苏五婶和苏三堂嫂教养殖……
几个月后,就见到成果了。
从苏家女子学堂走出去的女工们大受京都各权贵之家和各行各业欢迎。
男子学堂走出来的工匠,连朝廷的工部和户部都抢着去要人。
往往一届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提前被抢了一空……
再到后面,苏家举办的女子技工学堂和男子技工学堂因为有太多慕名的人前来学习,只能扩大。
最后扩都无法扩了,只好开分院。
开了分院后,京都权贵圈子里一些思想开阔的夫人们也开始征求家族长辈的同意,纷纷加入教师的队伍。
得益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部分女子们思想的解放,各行各业都开始大发展,大爆发。
包括文学上,也有了更多的诗词歌赋歌颂普通的劳动大众。
于是大宁朝不管是学术氛围,还是思想氛围都上了一个极大的高度。
这段百花齐放的格局,也被历史记录为大宁朝最好的时候。
后世人评价都是羡慕和自豪的。
苏家呢,什么都好,唯有苏四堂哥依然孑然一身,成了苏家长辈们心里的一根刺。
苏茵茵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