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战斗在他们的简单交谈过程中已经开始。
“明军”攻击部队并没有打出自己的“明军”军旗,而是用的一个
不知哪里找来的一个山寨的旗号。
以至于误导了梁师道和呼延豹的判断,认为自己五千大军面对数百匪徒,不会出什么大事情。
结果,刚一交手,城防军就吃了一个大亏。
城防军士兵也是看不起土匪的,看着这些打着各种五花八门土匪旗号冲过来的土匪,行军途中被惊吓了的城防军战士也就迅速冷静了下来,并象征性的摆出了防御阵型。
因为,在所有城防军战士的印象中,土匪作战,靠的就是人海战术,单兵能力极弱,兵器盔甲极差,更没有什么战术素养。
不然,就自己这些并不经常训练的城防军还能经常出城剿匪?
可是,这次土匪的攻击,让呼延豹下属的城防军们开了眼。
土匪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一拥而上,而是攻击到距离城防军二十米的距离后,突然停止了冲击,而是迅速排成了三个横列,在城防军战士目瞪口呆之中,掏出了手弩。
随着“发射”、“左三”、“右边七”。。。等一声声口令的声音,接着就是这些土匪手中弩箭发出了一支支,肉眼几乎都不能捕捉到轨迹的弩箭迎面而来。
别看四面围过来的只有七八百“土匪”,可这第一轮箭雨,却射死、射伤了城防军不下六百人。
这是一种吓死人的配合和准头。
要知道,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中,两支弩箭射中同一个人的概率是相当大的,不然战场上怎么会经常出现身
上插满箭矢的士兵?
可是,对面冲过来的土匪,箭矢不但射的准,而且很少有两支箭矢射中同一人的情况。
另外,若是普通的箭矢,身穿皮甲的城防军挨一下,若不是直接命中要害,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伤害,并不会丧失战斗力。
不然,怎么会有那些古代将军经常身中数箭还能照样冲杀的?
那就是因为箭矢的力度不大,射中人体后,再被铁甲和将军们特有的内衬锁子甲阻拦力量后,基本就射不进身体内部,只能造成一些皮外伤的原因。
这城防军虽然没有将军们铁甲加内衬的锁子甲那么多的防御,但也不至于在一波箭雨下就倒下这么多人啊?
可是,事实却摆在眼前,这些土匪射出来的箭矢,只要挨上那么一下,城防军的士兵立即就爬不起来。
呼延豹趴在地上,冒着箭雨,从受伤的士兵身上拔下了一支箭矢查看,才发现,这箭矢不但贯穿力量大,射中人身体会深入躯体内部,而且上面是有很深的三棱血槽,一旦刺破肌肉,那血就止不住。
再有力气的人也抵不过大量失血,人的失血量一大,在这个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输血的年代,你就只有一个死字。
手弩,城防军战士都见过,可是如此大威力的手弩却是第一次见。于是剩下的城防军们也就立即惊醒了过来,纷纷让大盾兵上前,意图阻止对方的弩箭威力。
可是,双方已经距离如此
近,临时换上盾阵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外围防守的一千城防军士兵立即就被舍弃了,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往前冲,不得后退,哪怕是迎着箭雨也要往前冲。
同时,在呼延豹指挥下,用这一千城防军士兵生命争取来的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环形盾阵的构建。
但由于是在山谷中的狭窄道路上,这盾阵就不可能是完美的圆形,而是顺着蜿蜒的山路成为一个带壳子的长虫。
这并不夸张,因为城防军是被困在了山谷中的小路上,两边山坡上的明军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射击。于是,就必须有大盾覆盖在众城防军的头顶上,用以抵挡箭矢的攻击。
于是,这个硬壳子长虫就形成了。
“保持队形,向谷口冲锋。”损失了两千人后,呼延豹终于开始指挥残存的三千部队突围。
而随着城防军的大量减员,梁师道也开始后悔了。
早在开战的第一时间,梁师道就被自己的护卫拉下了马,在崎岖的山路上靠自己的双腿跑路。
梁师道并不怨恨自己的护卫拉自己下马,因为他也看到了那非常恐怖的箭矢攻击,特别是他的一个贴身护卫为了掩护他,被箭矢射中后,流血不止而死的时候。
他就再也不敢露头,就更不说骑在那高头大马上成为活靶子了。
梁师道后悔的是,自己怎么就不听呼延豹的建议,先安排人侦查山谷两侧的山谷;更后悔的是,自己在看到对方战
士的时候,就应该听呼延豹的建议,立即撤出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