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读着读着便忍不住哽咽了嗓音。
想她阿葵阅尽话本无数,自认早就练就了一副面对煽情情节不为所动的冷漠心肠,可现下面对这本读了已不下十遍的话本却还是有流泪的冲动。
她正读到元献皇后决心要剖腹取子这一段,她读得哽咽,许明意听得也觉心中揪紧——分明已是一件发生在十九年前的旧事,许明意此时却仍旧有一种难言的紧迫感,心中有一股力量急切地想要走进那一夜的燕王府中,伸出手去帮着做些什么。
话本之说,难免会添些所谓夸大其词的改动。
可想来那时的元献皇后,所经历的恐惧、绝望、无助,及她的坚定决绝,和对夫君幼子的眷恋不舍与牵挂,较之话本上所写,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日前,她刚随吴恙私下前去祭祀过元献皇后。
听说元献皇后的移灵之日,定在了吴恙认祖大典之后。
——陛下大约是希望到时吴恙能够以原本的身份,来护送元献皇后的灵柩吧。
耳边风声沙沙,许明意下意识地转头望向窗外。
立夏刚过,院中那株银杏正清清凉凉地摇着它的树叶。
再有十五日,便是六月初八……
许明意在心里数着。
那一日,是吴恙回家的日子。
……
而比认祖大典来得更早几日的,是一道被送到庆云坊许家的封赏圣旨——
除却无数肯定赞誉、金银田帛之外,另着封镇国公许启唯为东阳王,赐封地,不减兵权,行世袭罔替之制。
这是大庆开国以来,除定南王府之外的第二位异姓王。
然满朝上下,未有半声异议。
满打满算,新皇登基已近两月,这道封赏实则已算是迟了的。
有功者,皆已论功行赏罢,而称得上功劳最大的许家却是最晚的一个。
百官心知,这份赏赐断是不可能被漏掉的,新帝迟迟不见旨意,多半是另有思量。
等到现下,则终于明朗了。
赐封王位,实则亦在不少人预料之中,到底功劳摆在这里,再想往上封赏,封王已是必然之事。
至于不减兵权——或可解释为到底是刚站稳脚跟,为安人心有些事情的确不宜操之过急。
可赐封地于东阳……
东阳之地虽不比宁阳来得富庶,却也称得上富饶通达,且众所皆知那是许家的祖籍所在,也是当年许启唯的发迹之地。
让许启唯回东阳,便等同任由其扎根于根源处……
这根往下一扎,可就深了。
甚至可以预见,数代下来便是第二个宁阳吴氏,蜕成真正根基牢固的世家。
新帝于其中的用心,是极值得思量的。
甚至让他们那个关于不减兵权的猜测立时显得狭隘且自以为是了。
这些且是外观之人的看法,而这个封赏究竟是如何定下来的,没人会比许家人更清楚——
——————
作者的话:恢复中,这两天伤口周围有点过敏,等不及先写点来更新一下,实在想念大家了(至于为什么写在正文里,是特意给其他渠道的书友看的,养伤期间有其他渠道的书友找到微薄私信我问为什么断更,据说是看不到假条和作者的话?故在此统一解释一句,并欢迎大家来读书和其它正版渠道阅读支持。),!
中无子,才想着让娘娘尽力一试。
可现下才知……
既如此,倒不如退一步吧,不该想的便不要想了。
人一旦生出妄念来,总是容易做错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