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我有一座小酒馆 > 第355章 传说(第1页)

第355章 传说(第1页)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梁王的小国之君,他有个独生女儿,名叫九女。梁王把她当作掌上明珠。

梁王爱九女,更爱养蜜蜂。他在百花园里养了四九三十六窝蜜蜂,这蜜蜂不是养着采花酿蜜的,而是为了打仗作战的。这些蜂子平时跟普通的蜂子差不多,一旦出阵,便顿时变了模样:两根触须变成两条鞭子,能抽得死人;两只眼睛变成两盏灯笼,照得人睁不开眼;两只翅膀变成两把铁扇,能刮倒树木。最厉害的还是那蜜蜂的钩子,又长又大,不但能穿盔透甲,还能把敌人的军马钓到空中。

这些蜜蜂又通人性,梁王击鼓三声,它们就出窝;鸣钟三响它们就进巢。打起仗来,这三十六窝蜂子摆成“四方九环阵”,前阵用鞭扫,后阵用灯照,左阵用风刮,右阵用钩钓,哪怕敌人是一块铁,也会被他们打成烂泥。每逢外敌入侵,梁王就像指挥千军万马一样,指挥蜜蜂前去助战,百战百胜。

蜜蜂是梁王的命根子。平时,梁王凡事都由着九女的性子,偏偏这百花园养蜂的地方却不许她沾边。九女知道梁王的脾气,想去看看也一直不敢说。

一年春天,梁王带着夫人到过满山游春。他把九女唤到跟前,说:"父王和你母亲要到过满山游春,女儿在家要安心攻读诗文,切莫贪玩。”九女点点头。梁王又叮嘱说:“女儿切莫到百花园养蜂的地方去玩耍啊!”

九女又点点头。梁王不放心,又把九女的侍女召到殿前,叮嘱再三,这才放心启程。

第二天,九女读书倦了,侍女们陪她到百花园散步。九女玩得高兴了,又要到养蜂的地方去看看。她想那里一定有人间奇景,不然的话,父王为什么不让我去玩呢?侍女们阻拦她,她生气了,骂道:“我张口要个天,父王也得许我半边,何况这小小养蜂的地方?谁要再多嘴,姑奶奶就撕谁的嘴巴!”九女来到蜂房前,又要放出蜜蜂来取乐,侍女们又上前阻挡,九女便用玉鼓槌磕她们的头说:“我敲碎你们的脑袋!”九女喝退使女们,便咚咚地擂起玉鼓。听到鼓声,三十六窝蜜蜂一起飞出来。组成“四方九环阵”,顿时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九女吓呆了,抱着头钻进绣楼再也不敢出来了。再说那三十六窝蜜蜂,在空中来来回回飞了一天一夜,既不见入侵之敌,又听不到回巢的钟声,便飞到东海仙山老巢,再也不飞回来了。

梁王从过满山游春回来,发现九女放跑了蜜蜂,气得昏了过去。梁王醒来,传下圣旨,将九女绑赴刑场。武将们前来保释,梁王不准本;文官们前来求情,梁工不给面子。梁王说:“女儿再好不是社稷,蜜蜂虽小能保江山。”结果,还是把九女斩了。

梁王斩了九女,自责平时对女儿太娇惯,害了女儿,误了江山。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梁王拿出许多金银财宝来陪葬九女,他怕坏人盗墓,便同时做了九个大小一样的棺材,筑了九个大小一样的坟墓。

自来桥镇北十里左右有一山,叫寨山。山不算高,但山连岗,岗连山,山山相依,岭岭怀抱,地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看重之地:秦末楚怀王熊心避难时来过这里;隋末瓦岗寨起义军攻打扬州时在此屯过兵;宋代名将杨六郎在此剿过匪,兵败时孟良、焦赞在此练过兵;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手下两员猛将林凤祥、李开芳率太平军精锐部队万余人北伐,在此驻扎过。当时林凤祥麾下苗新带人在此征集过粮草。一日苗新带领手下来到寨山(当时叫茅草岭),对寨山一带地势十分欣赏。当时对手下说:"若北伐胜利,夺取江山,我将带人在此占山为王。"这话虽是苗将军一时性情之说,可日后却应了他话中的后半句,留下了一段神奇的传说。

却说北伐军离开太平庵(明光市自来桥镇)一路攻城夺镇,杀将擒敌,勇往直前,没要半年时间已攻下徐州。此时北伐军已发展到5万多人。在徐州和盟军、捻军会合,并肩作战,但由于捻军草莽、乡混较多,很快在北伐军内部发生了矛盾,且日趋激烈,导致后来北伐军在徐州被清兵剿灭,苗将军带领一支人马杀出重围。在过凤阳时与淮勇楚胜军遭遇又被杀得丢盔弃甲,苗将军也丢掉了一只手,多亏胯下那匹千里马,驮主人如飞冲出敌阵,一路往东奔逃,绕过白云山,苗将军一看身边只有七八名卫士相随,自己又身负重伤,泪流满面,仰天长叹:"太平天国气数已尽,自为天国大将岂能苟且偷生。"说完拔剑就要自刎。身边卫士慌忙夺下苗将军手中宝剑说:"苗将军不必如此,半年前将军不是说过,兵败后再到茅草岭占山为王的吗?再说夫和和小姐还有扬州。"苗新经卫士这么一提,心想是呀!半年多不知夫人和小姐怎么样了?不如暂到茅草岭占山扎寨再说。

苗新带领所剩几名卫士来到自来桥北面的茅草岭,选一辈子易守难攻的高岭,伐木建寨,树旗称王,同时派两名手下装扮成小商人前往扬州接夫人和小姐。当两名卫士进入扬州城时,扬州已在头两天被清军攻克,没了夫人和小姐的下落。两名卫士在扬州一连打听了两天也没打听出消息,只好回寨复命。这天两名卫士来到来安城,天已中,腹中空空,又渴又饿,他们找一家小酒店,叫小二端上十个馒头,两碗清汤。正吃着突听窗外一堆人群掌声如雷,叫好声不断。两卫士好奇站起身探头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个卖艺女子,使得一手好剑法,踢、弹、窜、跳,轻功非凡。当那女子转过脸时,两卫士差点没被口中馒头噎死,异口同声地说:"小姐。"这真是踏破铁鞋封锁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卖艺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要找的苗新之女苗秀英。两卫士顾不得许多,跃窗而出,分开人群,一声"秀英小姐",舞剑女子停住,一看是父亲身边的两名卫士,话没出口两行热泪如泉涌出。两卫士将苗秀英带进小酒馆又要了几个馒头一碗汤。小姐也真是饿急了,抓过馒头大一口小一口狼吞虎咽起来。饭饱后两卫士才将此次出来是奉将军之命接夫人和小姐去山寨及徐州、凤阳之战全军覆没,将军只带出七八名卫士冲出重围,来到茅草岭占山为王之事,一口气说了。苗小姐见父心切,水也顾不得喝,跟两名卫士前往山寨。

原来,几天前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守城太平军浴血奋战,无奈清军人多,众寡悬殊,扬州城被攻克,太平军大部分战死,太平军家眷被集中在一座大庙里,清军一头目说,太平军再也不能翻泡了,北伐军在徐州已全军覆灭,一个没剩全成了刀下鬼。苗夫人一听一头撞在石柱上,顿时脑浆溅出,气绝身亡。苗小姐强忍悲痛,趁夜色施展轻功,跃墙逃生,一路往北打听父亲下落。

几个时辰后,苗小姐和两名卫士来到山寨。父女相见抱头大哭。哭罢,苗小姐将清军攻城母亲自尽,自己逃出等一一告诉父亲。苗将军泪湿衣襟,顿足捶胸。

苗将军一家三口,分在徐州、扬州两城,不想两城同开战火,都是太平军大败,苗将军丢了一只左臂,苗夫人撞柱身亡,苗小姐安然无恙,流落几日与父重逢,比起太平军中其他将士老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山寨杀鸡宰羊欢庆苗将军父女相逢。从此,山寨中多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女寨主。

这苗秀英芳龄十九,聪明美貌,胆识过人。自幼跟父亲学文习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身轻功更是了不得,丈五高墙能一跃而过,一柄三尺龙泉剑无坚不摧,三五条大汉近不得身。苗新有了女儿做帮手,更是如虎添翼。他们杀富济贫,惩恶扬善,深受百姓爱戴,周围十乡八里的血性男儿纷纷前来投靠,无奈山不大,寨也小,远近几十里大都是贫苦山民,虽有大路,但为山道,来往过境之人也大都是打柴樵夫、挖药山民,商贩根本不敢打此过,因此山寨并不富裕,无法留下许多兵勇。苗将军只选十五人常驻山寨,跟随左右,其余劝其返村。为使这些人能学上点武功,一为强身健体,二为保村庄平安,不受毛贼欺辱,苗秀英隔三岔五到各村庄指点年轻人舞刀弄枪。

且说离山寨东南七八里处的岳家巷(今来安县扬郢乡岳巷村)有座华陀寺是周围几十里较大的一座寺庙,占地近十亩,有殿堂、禅房几十间,原来寺里有住持方丈,法号顶明,精通中医,大山中有的是各种中草药。顶明方丈常帮助周围山民医疗治病,救苦救难,但从不收钱,老百姓把寺庙叫作华陀寺。周围山民和远近香客对寺院也从不吝啬。因此终年钟声悠扬,香火旺盛。可有一年不知从哪来了个游方僧,自称济世和尚。此和尚人高马大,一身好武功,顶明方丈惜才,留下济世和尚做护寺。岂料这济世和尚是个不守戒规,好色成性无恶不作的恶徒。进寺不到一个月就害死了方丈,撵走了几名寺中大师,谋取了住持之位。从此,许多事佛和尚看不惯济世和尚的轻浮好色,贪酒吃劳,一个个离寺而去,剩下的十几名和尚大都是六根未净的混事主儿,整天跟着济世和尚喝五吆六,横行乡里,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要是有三分姿色,被这恶和尚看中,谁家就算倒了霉。

近来济世和尚听说茅草岭被太平军一败将苗新父女占山设寨,除恶扬善,杀富济贫,深受百姓拥戴,心中不悦,但知苗新是武艺高强,带过兵,打过仗,见过世面的人。济世和尚不敢轻举妄动,行恶也回避这地方。

再说这苗新也听周围百姓说过华陀寺里有一帮无恶不作、欺男霸女的和尚,为首的济世和尚人高马大,武功高强。但自从他在茅草岭主山寨以来,这帮和尚就有所顾忌,平日也不到这一带骚扰。因此,苗新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各的事。

可近些日子济世和尚不断听人说,那苗新有个女儿,叫苗秀英,有沉鱼落雁之貌。这济世和尚的人生学说是"宁可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听说苗秀英美若天仙,按捺不住邪火,恨不得立即能将苗秀英搂入帐内。自古"色"字头上一把刀,济世和尚是欲火心中起,恶从胆边生。

一天,济世和尚带着十几名手下,心怀鬼胎,前往山寨拜见,想先睹苗小姐芳容后,再伺机下手。苗新见济世和尚前来拜山,猜到这和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但出于礼节,还是按江湖规矩接待了他。因这和尚拜山不怀好意,进寨后茶过三杯也没见着苗秀英,以为苗秀英在房里不愿见他。就故意说:"苗寨言,占山已近两年,怎么还住着茅草屋呢?"苗新说:"山寨既小又贫,比不上你那华陀寺,委屈了大师啦。"和尚东张西望说:"哪里,哪里,我一个和尚,四海为家,庙大家就大,庙小家就小,你这里破烂不堪,顶不能遮雨,墙不能避风,不苦了你那如花似玉的姑娘了吗?"说着那和尚一惊一乍,突然单刀直入:"苗寨主,听说小姐美如天仙,能否叫出让贫僧一睹芳容。"苗新一听这话气得牙根发痒,这可恶的东西太轻狂了,但还是强忍住心头怒火,没好气地说:"出门去了。"济世和尚嬉皮笑脸地说:"是吗?该不是故意躲着我吧?"说着起身要进两边房。苗新忍无可忍,操过桌边一把扑刀喝道:"大胆秃驴,故意到山寨来滋事寻衅,我今天要看你有何能耐。"话落刀起,呼啸带风,冲和尚劈去。那和尚一个猫步,窜跃一边说:"苗寨主,我再借你一条膀子,你都奈何我不得,别找死。"说完旁边一小和尚递过一把柳叶刀,双方退到屋外,拉开阵势,你来我挡"叮叮当当"厮杀起来。一连战了二十多个回合,苗寨主终因单臂力弱,逐渐不支,只有招架之劲,无反搏之力了。近十名寨兵一看不妙,各自抄起家伙一哄而上,十几名小和尚也举刀抵挡,双方混战起来,不到一个时辰胜负已成定局。苗新身负重伤,剩最后一口气时,他叫人迅速逃走下山进村,把情况告诉小姐。山寨上除一名士兵逃下山去外,其余全被和尚杀了。和尚见小姐真不在山寨,点起一把火,带人下山去了。一群小和尚一边说一边笑刚来到山下,迎面碰上急赶回来的苗秀英。苗秀英一见和尚二话不说拔剑砍去。济世和尚一见苗秀英果然貌若天仙,脸露淫笑,还想说话,可苗秀英一把龙泉剑上下左右一眨眼功夫使出了七八招,这和尚不敢轻敌,打开架式,使招迎战。苗秀英怒火中烧,报仇心切,一把三尺龙泉剑犹如万龙出海,刺向和尚,那和尚根本来不及进攻,只是招架,边打边往后退,正打着只听"咔嚓"一声,济世和尚光头落地,无头尸体"嗵"的一声像一堵墙似的倒下,一命呜呼了。一群小和尚一见四处惊逃。苗秀英杀红了眼,哪容一个开溜,不一会,十几个小和尚吃饭的家伙一个个都搬了家。

苗秀英奔往山寨,一切都晚了,山寨一片火海,父亲和近十名寨兵倒在血泊中,苗秀英痛苦万分,欲哭无泪。她恨自己,因临出门时父亲一直表现得不安,叫她叫下山了,她说:"昨天讲好,今个教人家刀法,怎好不去呢?"苗秀英见父亲脸色不对,以为身体不舒服,一再追问,苗新对女儿说:"昨晚做了个恶梦,不知从哪跑来一群狼,见人就咬,山寨中的人一个个被咬死,我奋力砍杀,一群狼一齐冲向自己,一下惊醒,原来是一场梦,梦醒后再也睡不着,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苗秀英一笑说:"嗨!原来是一场梦闹的,没事,我早去早回。"于是苗秀英只带了四五个人下山,其余人全留在寨里。不曾想,这一去却是和父亲永别之时,而且父亲又死的那么惨。苗秀英越想越气,越气越后悔,她跪在父亲尸体面前,仰天长叹:"老天爷呀!你为什么要容恶人横行,好人不得善终呢?"说完把剑一横,鲜血涌出,倒在父亲身上。

周围山民在四五名寨兵的带领下,手拿叉子、扁担,从四面八方向山寨奔来,可都来晚了,苗寨主战死,苗小姐自刎,留在山寨的其他兄弟也都壮烈殉难了。

村民中有个老者环顾一下周围说:"此山险恶,苗小姐遗体不应葬于此,应埋葬在离此不远的东方梅山。"大伙一致赞同。于是老者在梅山选了一块凤头地将苗小姐安葬了。

第二天有人到坟前祭拜,见这座坟长得像一座小山似的。又过了许多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除恶安民、侠肝义胆的女杰,自发捐款在苗秀英坟前立了一块碑,上刻"苗氏侠女秀英之墓",墓前有石桌、石凳、石香炉,还有十几个大小差不多的圆石,人们说那是"和尚头"。

30、歹刘黄的传说民间故事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命,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层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好,常遭顽童袭骚。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进行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栽种,成为一种时尚。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31、昭君出塞2民间故事

1、自荐

刚用过午饭,一个消息忽然像插了翅膀一样的在宫里流转开来,说什么皇上要在宫女中选出一人封为公主去做匈奴的王妃。这个惊人的消息一下令沉寂的宫庭里热闹非凡,小宫女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块儿,议论纷纷,但议论的人虽多,却没有人愿意去报名,因为大家都知道匈奴远在赛外,那里虽比宫庭自由些,却背井离乡而且是苦寒之地。可是有一个宫女却默不作声的悄悄离开了众人,她找到了当值的大太监说自己愿意应召。当值的太监王公公大吃一惊,惊讶的盯着眼前的宫女。这个宫女正是艳压后宫的王嫱,只可惜当年因了毛延寿的屈笔而错失圣颜。“你?你竟然愿意?匈奴可是个苦寒之地,根本没人愿意去啊。昭君,你呆在后宫,也许还有机会面见圣上,可是如此一去可就永远没有机会了。”王公公爱怜的看着眼前的昭君,劝告着。王嫱一昂头:“王公公,我意已决,与其呆在后宫寂寥终身,倒不如远嫁匈奴,也为国家安定出一份力,想我虽为女流,却也饱读诗书,也知道为国分忧。”王公公看着昭君坚定的态度,不由敬佩的点点头,这几年来昭君也帮了他不少忙,他也深深喜爱这个聪慧美丽的小宫女,可惜自己不敢得罪深得皇后宠爱的毛延寿,否则早就想要帮助昭君得见圣颜了。他沉思了一下,觉得昭君说得也有道理,眼下自己是没有机会帮助昭君了,从他对昭君的观察来看,这个小小宫女做事非常有主见,也许出嫁匈奴,真的会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要是那样,还真是比窝在这寂寥后宫永无天日要好得多。王公公想罢,不由笑着说:“好,就是你了。”

2、树德

出了长安,一路西行,没多久已经到了塞外。昭君掀起车帘往外看去,但见由于多年的征战,这里的土地已经是贫瘠不堪,远远的一些饥饿的人扶老携幼的蹒跚前行。在这些饥民当中,昭君一行的招摇非常醒目,许多人驻足观看,一些衣衫褴褛的人不由吃惊的对着这支队伍指指点点。忽然昭君看见一个老者匍匐在地,身躯不停的抖动着。她急忙呼叫车旁的侍卫:“去,看看那边的那位老人怎么回事?回来报我。”侍卫听了急忙打马而去,不一会儿就回来报告昭君说:“公主,是一名饥民,因饥寒交迫而饿昏在地。”昭君摆摆手,示意停下车驾,让宫女过来搀扶自己下车。下了车昭君才发觉车外竟然是寒风刺骨,她裹紧身上的大氅,疾步向倒地的老者走去。宫女和侍卫一看都吃了一惊,急忙尾随其后,不知她要干什么。

昭君走到老者身旁,俯下身子抱起老者让老者靠在自己的膝上。这一举动可把宫女和侍卫们吓了一条,要知道老者身上肮脏,而昭君现在可是公主身份,也是未来的匈奴王后。领头的侍卫刚想说话,昭君却命令他说:“赶紧去拿些热水和干粮来,老人需要赶紧进食。”她的目光威严的扫过侍卫和宫女们的脸,众人看她目光坚定也不敢说什么,几个宫女和侍卫赶紧飞跑回去拿来了热水和干粮。昭君让一个宫女给自己打帮手,一口口的喂老人喝水吃饭。好半天,老人的脸上气色红润起来,渐渐恢复了元气,他睁开紧闭的双眼,呆愣愣的看着眼前明眸皓齿恍若天人的昭君,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昭君微笑着看着他:“老人家,你醒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