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终于,书房里传出张居正长长的叹息声。
他何尝不知道自己留在朝中,不回乡丁忧的后果,那是拦了别人的道,清流那帮人肯定会因此看他不顺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他能怎么办?
后宫的态度更像是试探,若是自己这次不能如了李太后的意,那三年后自己到底还有没有机会起复负都是个难题。
但若真是半推半就选择夺情,那科道言官想必也会打鸡血似的疯狂弹劾他不守孝道,枉为首辅。
离开,那就是彻底放弃权利核心,很可能再无出头之日。
以魏广德的性格,他肯定是不会选择得罪天下百官,去推动所谓的政治改革的。
就在张居正胡思乱想之际,冯保正跪在慈宁宫里,向李太后禀报张府之事。
“你是说他也很摇摆,并没有确定是去是留?”
“是的,太后奴才不敢隐瞒,首辅他似乎并未下定决心。”
“你把哀家的话说了后,他怎么反应的?”
“首辅大人很是惶恐,不过他也说了,即便是接受夺情,怕也会引起朝堂上下一番震荡。”
“冯保,哀家问你,若是皇帝夺情,对朝廷好还是不好?”
就在这时,李太后端庄的面容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凌然,双眼紧紧盯着冯保。
“这。。。。。”
此时,跪地的冯保低着头,却是不敢抬头看向上面。
“你照实说,之前首辅的新政,对于朝廷是好是坏?”
李太后虽然是女流,看不出张居正改革措施的对错,但是大明朝廷存在严重问题,她还是能觉察到的。
嘉靖以前,朝廷就出现了亏空,不过当时还有太仓老库打底,所以朝廷支用并不受影响。
但是到了嘉靖中后期,因为老库用尽,朝廷支用不足,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后宫,也感受到朝廷财政困窘之苦,因为在隆庆皇帝在时那些年,后宫只更换了三次头面。
按说,皇帝为后宫妃子打造首饰,不过是小事一桩。
可就是要朝廷银子的小事儿,户部就是推三阻四,迟迟不愿给钱。
那时候开始,李太后就开始注意外朝之事。
选择和张居正合作,就是因为冯保暗示,如果张居正成为首辅,那内廷就不会再受钱财不足之困。
而这些年,内廷所需,前朝有求必应,所以让李太后也对张居越发信任起来。
特别是封太后时,按说他应该是太贵妃,但张居正选择把她抬到后位,更是让她欢喜。
太后,本来应该是陈太后死后或者她死后才能获得的殊荣。
她已经习惯了让张居正主持外朝事务,因为让她事事顺心。
至于另一个顾命大臣,通过冯保的几番试探,似乎并不是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