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 > 第四章 星光璀璨(第2页)

第四章 星光璀璨(第2页)

◎多重身份的传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人、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折射出不尽相同的光彩。正如人们对于林文庆的认识——他是医生,又是实业家;是儒生,又是革命者……

他获英女皇奖学金而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是一位手到病除的名医,被尊称为“当代华佗”。

他是改革家,早在1898年便发起剪辫运动,反对吸食鸦片,提倡女子教育,积极改革南洋华侨社会习俗。

他是实业家,开辟了新加坡首家橡胶园,他开办药房、组织银行,创办了“华侨保险有限公司”。

他是革命家,曾营救康有为、协助孙中山营救革命盟友,还曾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卫生部长、外交部顾问。

他是社会活动家,是海峡殖民地立法会中唯一的华裔议员,位高权重,也曾担任“海峡哲学研究会”的会长,成立了“华人好学会”社团,创办过《海峡华人杂志》。

他是教育家,创办了“英王爱德华医学院”与“新加坡女子学校”,在厦门大学任校长16年,为厦门大学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厦门大学里面有一座林文庆雕像,旁边是文庆亭。

他是儒学家,筹建孔庙学堂,在厦门大学成立“国学院”,他能用英语讲解儒家思想,还将《离骚》译为英文,并发表多篇儒学研究著作。

他是语言天才,精通英语、马来语,知晓巫文与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并熟谙闽、粤、潮州等方言。

……

林文庆一生多姿多彩,在不同领域都取得过卓著的成绩,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成就,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他精彩的米寿人生,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

◎医术“特别”的一代名医

提到“香港脚”,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种足癣,是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脚病。1932年,当时还是厦门大学在校生的新加坡教育家邱新民染上了这种惹人讨厌的脚病,又痛又痒,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当邱新民来到校医院就诊时,医生给了他一瓶黄色的药水。擦了这种药水,他的脚很快就脱离了苦海。这种黄色的药水就是林文庆发明的。当时林文庆在厦门大学任校长,他发明的药水使许多人受惠。

不仅仅被“香港脚”患者熟知,在新加坡人的眼中,林文庆同样是一位妙手回春的神医。说起从医经历,还要从他的父亲说起。林文庆的父亲是鸦片种植园的助理管理人员,一次,父亲不小心被植物刈伤,竟然中毒不治身亡了。从此,林文庆立志研究医学,济世救人。

林文庆母校爱丁堡大学

1887年,学习成绩优秀的林文庆获得了英女皇奖学金,随后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深造。1892年获得医学内科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1893年,林文庆从英国返回新加坡。由于他医术高明,辨证施治,很快就成为著名的医生。不过在医学技术落后的时代,他的治疗方法显得很“特别”。这一年,时驻新加坡的中国总领事黄遵宪被诊断患上了“痨病”,看了许多医生都没有治好。黄遵宪心灰意冷,准备向清政府呈文辞职。就在这时,黄遵宪听说林文庆中外医术兼通,就抱着试试的心态请来了林文庆。林文庆虽对“痨病”没有特效药,可他一见黄遵宪由于长期卧床而营养匮乏、体力不支,又知道黄遵宪略懂中医里的“狗肉滋补肺气”,便向黄遵宪说食疗可以对付“痨病”,又说根据自己对犬类动物的研究,狗肉能对肺部起到食疗效果,因此他的处方是让黄遵宪多吃狗肉。

阿拉伯街是新加坡一条很古老的街,林文庆曾被日本人关在这里。

黄遵宪听了林文庆的话,像是找到希望,开始大量食用狗肉。黄遵宪本来就视狗肉为美味佳肴,再加上狗肉本身有进补作用。一段时间过后,黄遵宪的体力得到了补充,“痨病”的症状自然消失了。黄遵宪惊喜万分,亲自赠送了一块上书“功追元化”的匾额,赞他“上追二千年绝业,洞见症结,手到春回”,这件事一时被传为了佳话。

◎身陷非议的大学校长

1921年,厦门大学创建人陈嘉庚邀请林文庆到厦门大学担任校长,当时,52岁的林文庆已经是一位功成名就、受人敬仰的实业家了,但他义不容辞地放弃了在新加坡的行医和商业生涯,毅然前往厦门任职。现任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代表校方发言称:“林文庆主持厦大校政16年,也是厦大奠基创业的16年,初步实现了厦大‘南方之强’的办学目标,为厦大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校务期间,林文庆大力提倡英语和国学。他曾亲自测试学生的英语口语,并把成绩通报全省,积极推动了当时福建省的外语教学。他还在厦门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并亲自兼任院长,不遗余力地倡导国学。1934年,厦门大学经费发生危机,林文庆只身南渡,多次往返于厦门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之间,募得了20万元经费,帮助大学渡过了难关。在厦门大学任职的前几年,林文庆不拿薪水,有时他给人看病,所得的诊金也都捐献给了学校。林文庆在厦门大学任职16年期间,在荒岛上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直到1937年,厦门大学改为国立,林文庆辞职回到了新加坡。这时的林文庆已是一位68岁的老人,几乎两袖清风。

比达达利坟场大门,林文庆就安葬在这里。

但这样一位含辛茹苦的校长为什么会遭受非议呢?其中一个原因是1924年,林文庆发表了“尊孔”演说,演讲内容被很多学生视为思想迂腐守旧,不适合带领学校走进新时代,要求他下台。即使如此,林文庆依然在陈嘉庚的支持下筹组了国学院,并亲自担任院长。另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沦陷,回到新加坡的林文庆迫于形势出任“华侨协会”会长,“受日本人差遣”。但后来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林文庆之所以接受了这个耻辱的职务,一是形势所迫,同时也是为了借和日本人合作,保护华侨领袖,并协助接管养老院、孤儿院的工作。研究还显示,新加坡沦陷期间,林文庆始终不甘心受日本人差遣,经常借酒消愁,甚至几次寻死。他还经常用法语对别人说“谢谢”,因为法语“谢谢”的发音与闽南语的“不久就要死了”非常相似(林文庆祖籍福建,精通闽南语),表现出一种厌世的情绪。1957年1月1日,林文庆在新加坡去世,终年88岁。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文庆的贡献正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肯定。

橡胶大王李光前

从清苦孩童到商业帝国的掌舵者,中间的距离有多远,没有人能说清道明。但李光前用自己一生的时间丈量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当年,他一文不名时踏进新加坡这片土地,最终打造起了一个拥有橡胶、黄梨等的庞大“王国”,并一跃成为金融骄子。

华侨中学内的李光前博士雕像

◎两遇贵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