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所言极是。”
邓绿华灵感无限涌现,感谢杜采文的建议,她紧忙取回军报重写。
这一回,邓绿华删除所有训练信息,只留生活方面的事情,以及表彰名单,并不写清细节,细节另外放在她们的内部展示板上让士卒们围观。
删删改改,军报大整容,头条新闻,忠义军大败北狄,夺回幽州,邓绿华克制笔墨,能省就省,简单描述事情经过,叫人只知其事,不晓背后具体如何作战的。
三言两语说完拿下幽州的事情,邓绿华开始展开讲述,将忠义军的士卒夸得天花乱坠,勇猛无敌,各种夸奖的好词往她们身上堆。
表彰名单放在下面,但次序需要徐茂定,暂且空出一块地方。
第二部分只写军中的衣食,过冬衣服是上好的棉衣,布料柔软,摸着非常舒服,穿身上更是暖洋洋,一点都不冻,穿了就忍不住脱,虽数量有限,但全发给普通士卒,首先保证上阵士卒的饱暖。
吃的看时间,如果紧急,需要赶路,那么路上就吃肉干和干粮;而不急,驻扎营地后,那就舒坦很多,三菜一汤,羊肉包子,烤全羊,炒兔,牛奶、羊奶、马奶齐全。
如若距离村落、县城近,吃的更多,笋泼面,七宝五味粥,豆腐羹,白炸鸡,水果蜜饯,紫苏饮,种类繁多,一点吃不腻。
最值得一提的是,士卒们如果在外征战无法及时回营,炊事班还会把做好的饭菜送过去,保证士卒可以吃到热乎乎的饭菜,有力气战斗。
邓绿华写到这里,口水直流,以前锦衣玉食没有感觉,落难以后才知道饭食的重要,她动用所有感官把举例菜色的味道描述出来,引人垂涎。
第三部分只留士卒的诗作,描写路上风光,仅留一篇个人抒发感激之情的文章,对帮助过她的姊妹致谢,并立志同样帮助他人,努力学习奋斗。
邓绿华写完搁笔,伸展手臂,扭一扭酸痛的手腕,满意地看着军报,赶紧收拾一番请杜采文再看,没问题后立即给徐茂送去。
“元帅,这是第二期军报,请元帅过目。”邓绿华期待地望着徐茂。
徐茂惊讶邓绿华速度这么快,拿起细看,头条新闻写得跟快讯似的,寥寥几笔带过,然后跟着一团华丽文字,如若颁奖词。
邓绿华交一份详细的功绩汇报表解释道:“定功排名应由元帅来点,所以名单暂时没往上面写。”
徐茂简单瞟一眼说:“你们自己排就好,别弄错。”
她继续往下看军报,发现内容跟第一期不一样,写的都是吃穿用物,尤其中间可以直接开美食栏目了。
邓绿华适时解释,将杜采文的想法转述给徐茂,说道:“我觉得此法不错,当初我进忠义军时,就是因为捡到忠义军报,这才萌生寻投忠义军之意,相信天下人知晓我们,那我们的队伍很快就能壮大起来了!”
徐茂心肝颤抖,被她的话一惊,什么捡军报,她居然都不知道,不过来不及多问,重点在邓绿华她们要全国推广军报,怎么反驳?
“这……可能不太好,虽说你有公主的名号,但大部分官员未必听从,而且这份军报传到皇帝手里,引起他们警惕,及时扣下军报,诋毁你的名声,那我们就白费工夫了。”徐茂艰难地扯起尴尬笑容。
邓绿华失落地低下头,只恨自己过去的权势如泡影般无用,帮不上忙,她很快收拾情绪,想了想说:“那我们自己出去发,我可以打头阵。”
徐茂面露面色,“交通不便,山遥路远,如此一来一回太费时间。”
“这样啊……”邓绿华忍不住叹气。
徐茂见她皱着脸,实在可怜,不由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邓绿华眼睛霍地闪亮,满怀期待。
徐茂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慢慢来,可以从幽州起步,向外修路,清除匪患。在此过程中,给周边村落、应募修路的百姓念读军报,一传十,十传百,逐出推及全国。”
这个时代不仅是交通不便,而且有些地区未开发,荒无人烟,修路,修到死也修不完,能把幽州附近的县城全部连通都不容易,遑论其他,更别提令人头疼的山贼匪盗。
而邓绿华却是一下支棱起来,豪情壮志,急切地说:“元帅,请把这件事交给我吧,我一定把忠义路修满全国!”
徐茂暗自感叹,她还是太天真,等她去修了才知道艰难。
邓绿华正在兴头上,热情似火,徐茂不好打击她的积极性,说道:“交给你,可以是可以,不过你没有经验,我一会儿把筹措人手、进行步骤和注意事项写给你看,有问题及时向吴洪英请教,需要什么跟她说。”
邓绿华连连点头,哪会说不应。
徐茂把吴洪英叫来交代此事,吴洪英惊诧,修路她也没有多少经验,邓绿华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担心这事办不成。
好在宋得雪及时站出,主动请缨,徐茂给她们写了修路流程的关键步骤,又往丰城传信寻求成熟经验和书籍,邓绿华才松一口气。
邓绿华忽然有种重担在身的感觉,第一次被委托重要任务,她既高兴激动,又隐隐害怕搞砸,徐茂、宋得雪和丰城那边的多重保护下,压力更大。
“元帅,那杜娘子所说的布告栏何时制作?”邓绿华冷静下来,注意力回归,军报删减的内容都要转移至张贴通告的木板。
徐茂道:“你说公告栏?这个简单,下午我派人去弄就行。”
邓绿华点头说好,放心下去研究如何修路,用什么沙土。
徐茂打发掉邓绿华和宋得雪二人,坐在凳子上看士卒们的提问,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