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恼,一直目送着季浮沉进了学堂,这才抱着荣宝离开。
不过他刚走到村口,就遇到了一个村里的管事,对方一溜小跑着,看上去有些着急,但看到周岸后还是停下来打了个招呼。
“出什么事了吗?”周岸问道。
“村外的土地庙里又住进了几个流民,我正想着去和村长他们商量一下,看看此事如何应对。那土地庙又不是住人的地方,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在那里待着吧?”那管事道:“最怕的就是往后流民越来越多,届时只怕就不只是土地庙的问题了。”
周岸拧了拧眉,问道:“你方才说又住进了几个,是说之前就已经有人住进去了?”
“是啊,约莫半个月之前,就有从边城逃难来的一家五口,他们也没地方去,大伙儿就暂时答应了让他们在那边暂避,还给他们弄了些粮食。但这短短的半个多月里,那里已经住了十几口人了,要是继续这么下去,人越来越多,日子久了我们也接济不起他们了啊。”
“附近其他村子有遇到这种情况吗?”
“都有,那些流民一开始来了都是在官道的沿线找一些能落脚的地方。现在估计是那边落脚的地方挤满了人,他们不得已只能走远些,这才找到了土地庙。”
周岸想起他和季浮沉这一路上见过的那些流民,心情十分复杂。
那些人路远迢迢地从边城走到祁州,无非是想避祸,想远离战争,想多活些时日。可他们就这么背井离乡,哪怕真找到了落脚的地方,也未必能顺顺利利地活下去。
当日季浮沉下学后,周岸便将流民的事情朝他说了。
“我听说了。学堂里有个孩子,住得靠近村边,他说这几日老有流民去他们家敲门要吃的。”季浮沉道:“村子里现在是凑了一些米粮在接济他们,但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
“粮食的问题还是其次的,只怕日子久了流民和当地的百姓会起冲突,一旦事情发展到那一步,就不好控制了。”周岸说。
人在极端的环境之下,行为难免会脱离固有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先前杀人的那些流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原本也是普通人,但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后,行为准则就变了,道德的约束感极低。如今的流民,难保不会出现个别极端的人。
再加上他们的人数多了以后,容易形成一定的群体意识,一旦有别有用心的人潜入其中煽风点火,激将他们和当地的百姓起冲突,那事情的发展将会越发难以控制。
“你想怎么做?”季浮沉问他。
“我们暂时什么也做不了,总不能强行把人赶走。他们都没有去处,离开了这里也会有新的流民再找过来。若是仗打不完,往后外逃的流民只会更多”
季浮沉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眼下这局面,恐怕就连官府的人都应付不了。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段青来了一趟。
“九爷知道流民的事情吗?他有没有想过解决的法子?”季浮沉问段青。
“眼下这局面,九爷要顾及的事情太多,顾不上这边。不过现在天气暖和,流民随便找个地方落脚都不至于冻死,只要有人给他们一口吃的就行。”段青道:“这几日我也正和大当家商量对策,想着能不能筹措点吃的给他们。”
“我们这边倒是还有点粮食。”季浮沉道。
他在北殷大营卷走的粮食给了边城一部分,剩下的被他直接装进空间带走了,如今的流民都是边城跑出来的,这批粮食若是给他们倒也合适。
“不过只有粮食怕是解决不了问题,治标不治本。”周岸说。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让边城恢复安宁。一旦边城不打仗了,他们自然会回去。”季浮沉道。
大部分人对故乡都会有着与生俱来的依恋,尤其是古代社会,这种依恋更为明显,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不会愿意背井离乡。哪怕离开了故乡,一旦有了机会也都会选择落叶归根。
所以只要边城恢复和平,大部分的流民一定会选择返回故里。
“想让边城恢复稳定,只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非有神仙帮忙。”段青说着看向季浮沉和周岸,意味深长地道:“边城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吧?有人帮着那个昏庸无能的知州,只带了五个探子,就烧了北殷的大营。”
周岸闻言拧了拧眉,眼底闪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凌厉。
第77章
季浮沉强忍着冲动没有和周岸对视,生怕段青看出端倪。
但他心底隐约有个感觉,段青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说不定早就有了怀疑。
“我们又不认识边城的人,怎么会听说边城的事情。”周岸道。
“陛下病重时九爷就担心边城会乱,提前在边城安插了自己的人,所以他对边城的事情了如指掌。有人在边城散布谣言说大将军和知州死了,后又说陛下驾崩了,谣言闹得沸沸扬扬,待陛下驾崩的消息被有心人传过去时,已经无人相信了。”段青道:“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隔日就有人烧了北殷的大营。”
季浮沉手心有些出汗,当初决定去烧大营时,他就知道事情会闹到九爷面前,可他没想到这么快。
“这对边城的局势而言,是好事啊。”周岸道:“看来我朝有的是忧国忧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