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嬷嬷顺着吴氏的话头跟着赞了起来:“可不是!这上不上心呐,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就比如您手上戴的这镯子,我还记得是去年生辰,在老家守孝没法操办,老爷特特进城,看遍了清河县的那几家银楼,才选了这只掐丝镯来。”
吴氏听得更是心花怒放,拢拢镯子。心情大好之下,战斗力暴增,居然把那两份沈如松打包回来的菜全扫光了。
童嬷嬷眼角直抽抽,一叠声招呼着红儿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山楂、麦芽,赶紧浓浓地煎上一碗来。
————————————————————
“福生玄黄仙尊,福生玄黄天君,福生玄黄上帝,福生玄黄天尊!”沈壹壹逆走四步,然后站在净房中间发呆。①
没反应啊······
咒语应该没错,也献祭了食物,那就是这招不灵喽?
还有什么穿越的办法来着的?
最常见的肯定是大卡车,这里没有,划掉。
然后,跳枯井,跳尼罗河,被做法召唤,被人推进马桶——
看一眼恭桶,呃,这个还是算了!
等沈壹壹踱步在净房前苦苦思索时,就听到身后传来张嫂子的大嗓门:“谁把饽饽扔到茅厕墙角的?——怎么还四个墙角都有!”
······沈壹壹赶紧加快脚步躲回了房间。
啧啧啧,沈府不愧是大户人家,还有午饭!真讲究!
依旧吃到肚子圆鼓鼓,又不能出院子,闲着无聊的牛氏就带着几个孩子在院中遛弯,晒太阳打发时间。
后倒房的院子面积就这么点儿,一排五间的平房加三面墙围成,能大到哪里去。
院中人一多,交谈几句,一来二去的也就又聊了起来。虽说免不了互相试探,偶尔还会夹枪带棒。
正对后倒房的墙前面种了棵丝瓜,地上插了几根细竹竿给它爬藤。此时天气尚好,藤上还开着几朵大黄花。
另有两根大丝瓜吊在那里,已经半风干,想来是特意留着的。沈壹壹在现代也见过用这种晒干的丝瓜瓤当做洗碗布的。
虎头和念姐儿差不多大,两个娃正蹲在丝瓜藤下挖蚂蚁窝。大丫在一旁照看着弟弟。沈壹壹也蹲在旁边。
倒不是她对和小孩子玩有兴趣。实在是才离开胡家,就被关在这间小院,她都穿过来第三天了,了解到的情况实在少得可怜。
为什么在那些穿越小说里,主角一醒来身边总有个亲人、丫鬟之类的答疑解惑?
而且个个都是高级AI一般的好用工具人,问啥答啥,既能给主角提供情报,又绝不会发现主角的异常。
不像她,对着胡四财和牛氏时,她要时刻担心崩了人设。
原主跟他俩完全不熟,又离了母亲正伤心,成日里沉默寡言的几乎从不主动开口。她要是突然变成个话痨,拉着他们刨根问底,也太反常了。
万一再说漏嘴,犯了什么常识性错误,那来碗驱邪的符水已经是最好的待遇了吧?
所以,沈壹壹只敢顺着他们说到的话题,稍微问一句自家的事。
她也打过这些小孩子的主意。可这三个不但年龄小,还都是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村子都没出过,一问三不知,连这个朝代的国号都说不出来。
唯一有点指望的是那个桂姐儿,八岁了,家境看得出是他们中最好的。不是说外祖父母还是这沈府出来的么?说不定还认识几个字,知道的肯定能多些。
可惜在人家眼里,他们四个全是乡下泥娃,压根不屑出来一起玩。
所以,沈壹壹只能借着玩的机会,混在孩子堆里,竖起耳朵偷听旁边大人们的谈话收集信息。因此她还特意选了个最靠近人群的方向,背对着他们蹲着。
偷听,装睡,自从穿越后,她算是被迫点亮了这两项技能。
可桂姐儿的外公丁老爷子,只是一个人坐在檐下晒着太阳闭目养神,并没有参与。
而正在跟牛氏拉家常的丁老太,自家的情况只说了个表面上人人都能看出来的那些,沈府的事更是半点都没透漏。相反,胡家包括牛氏自己娘家的情况,倒被她打听去不少。
这院里的几个成年女性中,丁老太和张嫂子起码在探听消息方面都是优等生啊。牛氏就明显不及格。
也幸亏她还有最后一点脑子,胡二娘跟人私奔这事没说出来。不然说不定能直接打道回府了,那乐子可就大了,沈壹壹有些幸灾乐祸地想着。
“哎哎,当家的,沈家请大夫了!我可看得真真的,那人提着的就是药箱子。”原本倚在院门边嗑瓜子的张嫂子,忽然走回来大声说着。
正和他姐张秀秀说话的张家大郎浑不在意:“请就请呗,想是有人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