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陶淳等人反对声不断,但嬴政却表示赞同,认为这样的计划更符合当下的需要,同时下令尽快选择合适的使者出访。
朝廷选出的三位礼官在关键时刻表现不佳,远不及前辈使者的风范。
“殿下沉默良久,是在考虑什么?”
人笑着打破了安静。
“本宫在思索……”
“那位老师说‘我是你爹’确实太过粗俗,在朝堂之上一定要谨言慎行,否则可能会损毁师长的形象。”
扶苏随意提起这件事,表示关心与提醒。
“大臣我并非空口无凭。”那人意味深长地说。
扶苏大吃一惊:“难不成这是真事?”
“历史确有此事。”
他们议论起国际间的纷争与外交,表面上虽平和但实际充满暗斗。
其他使者面对质问或许只会默默怨声载道,但这人坦荡行事,绝不含糊。他晚上更是会以实际行动宣泄心中的不满。“让你怠慢我”,或“不服气就怎么样”的台词不时出现在他的言行之中,显得有些出格。
听到这,扶苏不禁觉得不可思议。国家间应该以诚信待之,并不能因个人行为招来非议。犹豫了一下,并未细说细节,毕竟这事太过离奇——安姓使者因私人关系被委派任务,却因不当的行为带来了更大的,最终导致南越的叛乱和。
扶苏恢复神志后警惕地环顾四周,“以后千万别再提这种污秽之事了。”
“臣下明白。”
随着话题推进,扶苏心中越发震惊和困惑。“先生这样侮辱小国真的不会引来天谴吗?”
轻描淡写地说道:“的确引来了后果。”
“大国侮辱小国的母亲。”
“你认为后来发生了什么?”
扶苏答道:“小国会因此团结一心抵抗!”
插话说:“然后就被消灭了。”
……
扶苏陷入沉默与迷茫中。确认自己所述为史实后,再次强调强者即是正义,无法强者服从弱者规矩的道理。他还提醒扶苏,月氏也曾因此灭掉了秦使者的生命,而秦国则报复其覆亡的命运。
经过一番交谈,暗自盘算若由他亲自上场,也会像先辈那样在异国大展手脚,给那些国家一点颜色看看。
最后,当他离开前仍不甘心地质问使节若败坏名声该如何处置。回答是视具体情况处罚即可,有时只是罚酒三杯罢了,显然扶苏对此颇为不满。
目送着扶苏离开,心里明白大秦还需要更多的外部经验,甚至开玩笑般想着是否能用特殊的方法让敌国公主变成自己的侍从,以此展现上国威风。
---
不久之后的一天傍晚,一位年迈的老臣拜访的居所。这人正是负责外交的老臣陆雍,似乎是对之前对使节事务的看法表示不满,特意来访质问究竟意欲何为。两人的对话也由此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抬头望着夜空中那轮明月,心中犹豫地回应道:“兴邦富民?或许只是为了求问心无愧吧。”
路云听罢,不由得冷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