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225章 黛玉说宝玉狠心短命(第1页)

第225章 黛玉说宝玉狠心短命(第1页)

宝玉听完《葬花吟》之后,二人再次相见。原文写: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看这开头一句,我们就应该明白,要把视线往回拉了。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想去宝玉所在的怡红院,晴雯死活不给开门。作者这里写这一句,就是提醒我们,下面的文章,是接着那件事写的,在背面历史上,这是写1644年崇祯准备南迁受阻一事。所以不要因为这之后,作者直接去写了南明的很多事,我们就以为南迁受阻之后就完了,其实在此之后还有很多历史细节没写,只是这本书的写法,就不是按正常的时间顺序写的,所以很考验读者的记性。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当时,接着南迁受阻之后看。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贾宝玉听《葬花吟》,他是听懂了其中真情的,试想此时隐射的真事里,李自成的大军已经逼近京城,黛玉所吟的葬花又是幻境中他们结局的提前透露,这种时空错乱的似懂非懂,让他意识到了一些东西。再看原文: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庚辰侧批:百转千回矣。】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贾宝玉听完葬花吟之后,推求了后来的结局,所以他有所悟,才后悔当初没能珍惜黛玉,才知道这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自己在乎这,在乎那,如果黛玉都去了,那么将来这地,这园子,这花柳树木,又能留下嘛?到时候,谁知道这片土地又属于谁,又姓什么呢!从这宝玉心理所想,说明他看到了黛玉一旦去了,这大观园所隐射的地方,将来也保不住。【甲戌侧批:非大善知识,说不出这句话来。】【甲戌眉批:不言炼句炼字辞藻工拙,只想景想情想事想理,反复推求悲伤感慨,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颦儿之知己,玉兄外实无一人。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无疑。余几作点金为铁之人,笨甚笨甚!】脂批又再次提起了昨日阻止他加批的人,居然说他是玉兄化身,我们回过头再看《葬花吟》。我们说“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句,是指一个隐士,想把落花所代表明末一干风流历史和人物,都收入大观园里,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还记得前文里大观园起造时,原文是如何写的吗?原文是:“多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筹划起造。”之前推断的这个“山子野”就是谐音“三子也”,那么这个写葬花吟的人,也就是“三子也”。他就是崇祯皇帝的第三子,所以他才可以使用黛玉这个角色,因为书中的角色就是有一个继承关系的。如黛玉之前隐射过朱由校,朱由校死后,黛玉又用来隐射朱由检,朱由检死后,黛玉还隐射过朱由榔,葬花吟中隐射作者三皇子朱慈炯,也是可以的。这里脂批所说的“玉兄化身”又是指谁呢?当然不是指华夏,也不能是大明,我们再缩小范围,此处批语中所说的,应该是这一段中“宝玉”所隐射的那批人。即崇祯悲痛时支持他南迁的那些官员,作者团队里当时一定也有人在其中,所以脂批才会透露这点。批书时,脂砚斋旁边所站,并阻止他对《葬花吟》加批的那个人,就是曾经在崇祯末年朝堂之上做过官的,这样作者说书中所写的,都是曾经亲身经历过,才有了现实依据。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甲戌侧批:二句作禅语参。】【甲戌眉批:一大篇《葬花吟》却如此收拾,真好机思笔仗,令人焉的不叫绝称奇!】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甲戌侧批:岂敢岂敢。】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在南迁之议受阻之后,朱由检得到情报说,大顺军除了由大同、宣化方面来的主力以外,还有刘芳亮等统率的部队沿黄河北岸进军从南面包抄北京,往南京逃跑的可能性也很小了。在朝议应对之策时,内阁首辅陈演就辞职逃避,说:赞理无效,臣罪当死。说完就离开了。在内心追悔之余,崇祯皇帝也说出了气话:“汝一死不足惜!朕不能守社稷,可殉社稷,都是诸臣误朕,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可是当他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此话之后,又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因为此时大明还没亡。此处宝玉还是代指大明,他说出宝玉短命这话来,就等于是在咒大明亡国!所以只好掩嘴而去。这就是林黛玉对宝玉说:“呸!你这个狠心短命的!”这句后有脂批:【甲戌侧批:“情情”,不忍道出“的”字来。】长叹了一声,【庚辰侧批:不忍也。】所以又写黛玉:自己抽身便走了。这样比较的话,崇祯皇帝还真有点林黛玉的意思,作者们也是构思精妙,能把家国之事,用闺阁儿女之间的小事惟妙惟肖的写出来,不得不令人感慨。:()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