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元末翘楚朱元璋 > 读私塾把牛放宰牛宴友 遇大旱瘟疫狂葬亲(第1页)

读私塾把牛放宰牛宴友 遇大旱瘟疫狂葬亲(第1页)

第一章??读私塾把牛放宰牛宴友??遇大旱瘟疫狂葬亲入寺(6页)

元朝末年,在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泗州盱眙县太平乡(今安徽明光市明光街道)有一个很偏僻的村庄,叫孤庄村。这里就是朱元璋出生、长大的地方。

东周春秋时期,那一带属于钟离国。这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国君的爵位是子爵。其都城在今凤阳县临淮关镇。

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钟离国被楚国攻占、灭国,楚灵王把钟离国故地分为濠州、舒城。钟离国君成为楚国的下臣。

元末时,这座古城是濠州治所,故而叫濠州。内置钟离县衙,州、县两署同城。盱眙太平乡位于濠州东面偏南,直线距离36公里。故有文献把朱元璋的出生地写作“钟离东”。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廷在盱眙设招信路安抚司,辖盱眙县。至元十四年,在盱眙县置招信路总管府。至元十五年,改为临淮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废临淮府,盱眙(太平乡)划属泗州。

泗州,是一个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间的历史地名,辖地大致在今天泗县,泗洪,天长,盱眙,明光一带。最后的州城位于今日泗县城。

唐代时,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地域划为十道。泗州属河南道管辖,其治所位于临淮县,在今盱眙县对岸。这个古城已被洪泽湖水淹没。

濠州是朱元璋的发祥地。1366年,吴军从张士诚手中夺回濠州城。1367年,吴王朱元璋将其升级为临濠府。明朝开国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为中立县,同时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南麓建中都。

洪武三年,因中立县城北临淮河,故将县名改为临淮县。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由临淮镇迁往新城(今府城镇)。因地处凤凰山之南(为阳),故名凤阳。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四乡设凤阳县。府、县两署同城。至此,原盱眙县太平乡归属凤阳县。

再说朱元璋的家庭。其父亲叫朱五四,祖父叫朱初一,从事淘金业。他们原来住在金陵句容(今江苏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因被迫交纳元朝高额的黄金税,家产赔光。朱五四八岁时,朱初一带着他和他哥哥北渡长江迁到泗州(今安徽泗县)盱眙县的津里镇居住。

津里镇位于盱眙城西南的七里湖西南角,一片湖光山色。在此地,长大的朱五四娶了陈家的小女为妻。

朱初一去世后,家道贫穷,入不敷出,朱五四只好携妻儿迁移,寻找生计。先到灵壁(今属安徽),再到虹县(今安徽泗县),最后迁到盱眙太平乡孤庄村。

此村位于当地女山湖的南面,分前村和后村。前村基本上是居住了几代的百姓,有两三家大户。后村原是一片无主的乱石荒地,是由外地迁徙到此的贫困户聚集定居形成,先来人的房子都是半石半土墙壁的草屋。因乱石用完,后来者的房子则是清一色的土墙草屋。

朱五四住在后村,靠租田种地为生,属于佃农。传说43岁的陈氏诞生朱元璋时,红光四射,照红了二郎庙。

朱元璋开国后,把孤庄村改名赵府村,寓意红光普照(赵)之村。后村便称为“后府”。至今还在。

1328年(元文宗天历元年、戊辰岁)农历九月十八日未时(下午1~3点),怀胎的陈氏正在帮着朱五四播散麦种,肚子突然疼痛,她明白腹中胎儿即将诞生,告诉丈夫后,朱五四搀着她往家里赶。走到半路的二郎庙时,陈氏实在走不动了,羊水已经从裤腿流出。朱五四急中生智,抱起她进了二郎庙。

情况紧急,四周无人,朱五四只好亲自接生。幸亏顺产,过了一会,庙里传出男婴的啼哭声。

朱五四抱着赤裸的婴儿走出庙门,急匆匆地奔到庙西的女山湖河汊,弯起一只手掌舀水给婴儿洗涤。这时,恰巧漂来一块破旧的丝罗红布,靠近岸边。朱五四把婴儿放在草丛,迅速捞起红布,扭净水,然后用它把婴儿包裹起来。

朱元璋称帝后,此处被称为红罗幛,二郎庙改名为红庙(后来写作“洪庙”),塑造了一个笑哈哈的弥勒佛。每年秋收后,赵府村的乡绅就在红庙举办庙会,叩拜佛像,四方村民纷纷前来参加,热热闹闹。

朱元璋有三个哥哥,另外还有四个堂兄(他大伯的小孩)。因此他生下后,朱五四就给他取名重八。

朱重八出生时瘦小,大概是因为凉水洗的婴体,三岁前体弱多病,几乎夭折。

朱五四和妻子陈氏多次到太平乡皇觉寺为重八烧香,祈求菩萨保佑,并许愿道:若菩萨保佑重八不死、平安长大,我们许他出家为僧。后来,陈氏把许的愿告诉了邻居曹家的汪氏。

过了三岁,重八身体渐渐好起来。此外,他的记性很好,听见的、看见的都不会忘记。

一天,他和村里的小孩玩耍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说:我知道了一座山。

陈氏问他:你知道甚么山?重八说:明光山。

妈妈又问:在甚么地方?重八说:在湖边。

小重八聪明伶俐,一家人都很喜欢他。

小重八的母亲是扬州人,读过私塾,知书识礼。小重八到了六岁,陈氏和朱五四商量,让他读书。父亲凑够了半年的学费后,母亲把小重八送到附近村庄的一家私塾,每天接送。他在私塾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神童诗》等。

小重八每天放学回家,陈氏都要求儿子背诵当天的课文给她听。

于是,小重八就背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