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 90100(第10页)

90100(第10页)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他这么说,只是有些事一时说不明白,暂时安抚父亲罢了。

长安是有地利,有战略纵深,但是又怎么样呢,长安六陷天子九迁,他看着史书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不得不感叹历史上的大唐是上限足够高,下限也足够低啊。真是打破他的脑袋都想不到流着他血的后人能菜到这个地步。

就不会治国,还不会打仗吗?打出去啊!很难吗?

哎还得说确实是有战略纵深,不然跑都跑不掉。

不过这已经不会发生了,以后大唐要亡,也不是这种亡国法。李世民很清楚,从他决定引入后世知识开始,时代就变了。

一百多年之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连他也不知道。洛阳会不会是最终的都城,他也不确定,他会明明白白地告诉朝臣和子孙,不要把他说的话当作千百年不变的真理,该迁都的时候就迁都,该变法的时候就变法。

大唐也许会亡得更早,谁知道呢,但他希望不要那么窝囊又拖沓的亡了,死得干脆点,让下一个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让他李世民,永远成为这条时间线上影响未来上千年的千古一帝,不是也挺好的吗。

生生拖成烂泥塘,崩塌出五代十国,在废墟上挣扎着重立起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一定要亡国,他希望承接唐之天命的是另一个大汉和大唐那样有过强盛和辉煌的朝代。

李渊不知道儿子的计划,但是看到了李世民坚定而不容置疑的眼神,他退缩了。

这让他有些愤怒,也有些悲哀,明明他才是一家之主,他筹划奋斗了多年,尽管谋天下确实是近几年才有的打算,但能成为太原留守,进而有了谋取天下的实力,是他这么多年一步一步努力才得到的啊。

可或许是走到这一步耗费的时间太长了,在他不注意的时候,他老了,儿子长大了。李渊既有欣慰,又有不甘,心情十分复杂。

但李世民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李渊竟然没有办法在儿子面前强势得起来,一想到现在李世民的嫡系人马与自己嫡系的对比,他就觉得气短心虚,只能无可奈何地道:“那就这样吧。”

他不知道,李世民犹豫过,最后还是退了一步,立杨侗为帝,而不是自己直接称帝,完全打断兄长与自己争储的可能。

直接称帝的话,生米煮成熟饭之后,李渊也只能吃这个闷亏。

最终没有这样做,不是顾及杨广,李世民知道政治应该缓一步,不能这么急,一般来说必须得有这么个过渡。但是历史上他轼兄逼父都做出来了,根本不是很在乎直接无视杨广,给天下换一个帝统。

反正他自信抗得住接下来的反弹。

只是他现在这个年纪,这个心境,这个阅历,并不是看了许多史书,知道许多后事就能一步跨越某些界限的。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他真的不想跟父亲翻脸。

李渊,一个差点与刘太公一样,跨过皇帝这一步直接荣升太上皇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比历史上提前起兵,就像一个导火索,瞬间引爆了大隋天下。

江南、陇西、幽州,不是官吏割地自据,就是反贼称孤道寡。这还是李世民提前招揽了窦建德,灭了还是隋将身份的王世充,以及马邑被他控制,刘武周现在是方永手下一名校尉,没机会占马邑引突厥为助的结果。

刚刚吞下偌大地盘的李氏没有急着去清除这些势力,先要将吃下的地盘消化和控制住。

李世民将要去河北山东之地安抚降将和降官,只有一点空隙,他匆匆安排自己不能算是毕业的学生们去指导建立钢铁联合中心,又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朝廷之中,再点选了一些现在并不认识的“故人”作为这次河北之行的手下。

比如说唐俭,还有刘文静。

怎么说呢,心情有点奇妙,对他而言他们是陌生人,然而他又在史书上读过他们与“他”的交往。

一个明明是跟随父亲起兵的开国功臣,却有一定的可能是因为与他来往过密而蒙冤被杀。一个是他长史,鞍前马后不辞辛劳,行猎时还差点被他剑劈野猪给创得魂都飞了——但他们现在是陌生人。

点名要了几个太原旧人随行的时候,李渊明显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没说,同意了李世民的选择。

刘文静还好,他自认是跟随李渊起事的功臣,比较超然,现在李渊将他派给显然将来要做太子的儿子,他也只当是李渊为人有情义,做事有格调,体面人有讲究,照顾老朋友呢。

准太子也很好相处,他这辈子应该是稳了。

唐俭就比较迷惑了。

李世民跟他很陌生,但待他很亲切,似乎也很信任。唐俭在路上反复想了两天,就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在又一天将自己负责的文书处理好交给李世民的时候,唐俭没有告退,而是向李世民询问:“长安未定,郎君就往河北去,难道真的不担心吗?”

李世民抬头,发出了好奇的声音:“担心什么?”

“唐王未立世子。”唐俭意味深长地说。

是的,李渊让傀儡皇帝封自己为唐王,但他并没有立世子。

李世民对此不予置评,却饶有兴趣地放下文书,撑在案上倾向前去,目光中闪动着真切的惊讶与好奇,“你不是我大哥的人吗?”

唐俭很明显的茫然了一下,李世民了然,他可能搞错了什么,于是没继续追问下去,而是回答了唐俭的问题:“父亲一时不甘心而已,不用担心。我的母亲也快从太原到长安了,他会想通的。”

幼时他会为父亲偏心兄长而伤心难过,现在知道这个事实太久,他都有点麻木了。而且人长大了自然更懂得道理,再加上看过史书中“他自己”与两个儿子的故事,李世民已经比较能平心静气地对待父亲的偏心了。

怎么能不偏心呢,本来嫡长子就是从出生起便寄托了父母希望的孩子,更何况他家还有点特殊,大哥当了十年的独生子,还是父亲没怎么外任时在父亲身边长大的。

本来他们家的家风就是这样,重视嫡子,把嫡长子继承家业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阿耶是这样,他埋怨阿耶偏心,但是他自己也是这样,就不好意思太生阿耶的气了。

生一点点气就可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