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其详。”
“我二人寻机会与可汗的人联系,道是我家都尉有意谋反,愿与可汗合作。可汗要是见我们,我们或许还有机会逃走报信。”
义成公主摇了摇头,有些失望地道:“这个当口他不会放你们回去,就算想与谋反之人联络也要待以后了。”
“横竖是走不了,不如试一试,从公主这里到见可汗的路上,总比一直被看守在这里有机会。”
义成公主也觉得有理。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她又不知道自己派出的人是否送出了消息,多一分机会也要尝试。两个正使逃不脱,但他们带的人或许能跑掉呢。
“我来安排,如有机会,你们能跑就跑。”
义成公主这里当然也有始毕可汗的人,安排魏徵或长孙无忌与他们见面说上话自然不难,难的是说服他们同意带使者去见可汗。
不过魏徵和长孙无忌本来就不是要逃跑,所以另有一番话说。
“我二人需要见可汗商议,至于回马邑与我家都尉联系,有可汗派人即可。”
都说到派人联系商量造反的事了,始毕可汗的人就不敢自作主张了,当下便找个理由向义成公主把人要来,将魏徵一行连同商队都护送到始毕可汗那里去。
义成公主心事重重,看那阵势,恐怕苍蝇都飞不出去,很担心他们这一行人都要折了。
长孙无忌年轻,多少还有点良心不安,回望义成公主的大帐,悄悄跟魏徵道:“以后我们反了,义安公主要恨死我们了。”
魏徵在马上眯着眼哼着不知哪听来的草原歌调,闻言淡淡一笑:“杨氏把宇文氏男丁杀得一个不剩时也没当回事,你又在意什么。”
大隋才多少年,城头变换大王旗这句诗现在没有,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年,大家都很习惯了。本来大隋已经渐渐聚拢人心,有成为新的大汉帝国的希望,但当今天子的骚操作让人心又散了。
反正魏徵虽然是被迫上了贼船,却不是对造反有意见,他一直以来只是觉得造反的时机不对,自己这帮人这么早就心心念念的造反,一个不慎就要变成陈胜这样给别人做嫁衣的势力了,所以总有点怨念。
只到现在,他才觉得是真有希望。
就算死在这次死间任务里他也不惧。对突厥的功业也好,对新朝的功绩也好,郎君会让人给他记一笔的,他不怕死,只怕平生所学所用,生前死后籍籍无名。
就是可惜长孙无忌还年轻,还是要努力一把,一起逃回去才行。
他的这番说辞,始毕可汗也是将信将疑,这路上来回耽搁下来,时间已经进入八月,突厥也已经明牌了,几十万人试图围攻北巡车驾。杨广也得到义成公主的报信,车驾匆匆进入了雁门,而突厥趁势追击,隋军节节败退,几乎整个雁门郡都陷落了,只剩了两县苦苦支撑……
这个时候,始毕可汗也不是太在意隋人使节是不是想找机会报信了,魏徵和长孙二人此时仍然坚称唐国公想造反,想要与突厥合作,他反而觉得有几分可信。
“如今我将大胜。”他俯视着魏徵这个年长的正使,“与唐国公合作,我又能有什么好处?”
魏徵仿佛早有腹稿,胸有成竹地道:“可汗虽说将要俘获隋帝,但真能长久守住雁门吗?我虽在此处,但也能猜到,隋军恐怕已经从四处赶来增援了吧。可汗若是能助唐国公一臂之力,将来唐国公得天下,愿将朔方、五原送于可汗。”
这话说到始毕可汗心里了。他自己也知道,现在不是入主中原的时候。当然他也不相信唐国公真会愿意割让河南地给他,就算一时送他,这些中原皇帝心里都憋着一口气,等缓过气来就要夺回去。
但他也不在乎。他知道隋朝内部已经处处造反了,如果唐国公也反了,中原大乱,对突厥来说是比现在更好的机会。抓了杨广固然是狠狠羞辱了隋朝,但突厥勇士不善于攻城和守城,等隋朝的援军赶来,他们恐怕连已经占领的雁门郡也不能保住。
只有中原乱了,才是突厥的机会。他不仅打算资助唐国公,能联系上的反叛势力,他都愿意相助。
不过始毕可汗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视线挪到长孙无忌脸上,露出了笑意。
“这是长孙郎家的小郎君,我记得长孙郎是大隋的忠臣,怎么小郎君却要反叛呢?”
长孙无忌抱拳行了一礼,沉稳地道:“我幼妹与李都尉已经定下了亲事。”
别的话就不用解释了,始毕可汗自己已经脑补完成了。
原来如此。
魏徵适时又补了一句:“我家郎君是唐国公次子,将来或许还有与可汗合作的时候。”
始毕可汗放声长笑,看来这个李二郎不甘心给兄长卖力,想借他们突厥的力量争太子位啊。他剩下几分疑虑也打消了。
不过他仍是不会放他们走的,魏徵一行人看上去也没有离开的打算,在他这里安心等待了起来——
杨广一生的幻梦,没有破碎在征辽的路上,却在雁门破碎了。
他被射到城头的箭吓得魂不附体,一度惊慌得想要开城门自己骑马逃出去,被萧瑀等人劝住了。面临死亡的威胁,帝王之尊给他撑起的自以为文治武功为千古一人的自恋被戳破了,让他抱着儿子杨杲痛哭流涕难以自制。
他有什么不明白吗?他其实都明白,明白三征辽东给天下带去的苦痛,所以被群臣劝着振作起来之后,他向士卒承诺不再征辽,此事过后人人重赏,一时间士气如虹,硬是守住了城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承诺带来的效果太打脸了,他事后才会毁诺。
李世民自然也在勤王的队伍里,他不知道原本历史上十六岁的自己应募来勤王时是什么心情,他现在看着年少,实际上三个时空来来回回,尽管仍然受不知名力量的影响,心态上仍然是少年人,可实际的阅历已经不止是这样了。
所以他心如止水,平静地每天看着前线情报,等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九月初,援军不断汇聚,义成公主也向可汗传来北方有异动的警讯,始毕可汗知道事不可成,终于解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