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神仙,我只是从别的地方来,也是肉体凡胎的。”李世民拍了拍自己身上,神秘地露齿一笑,“不过我确实有点神异的地方。冠军侯知道陛下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跟你走吗?”
“为什么?”
以前霍去病跟他玩得很好,虽然几年不见有点生疏,但说了两句话,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他觉得这样站着说话总要低头看人感觉不太好,拉着李世民坐下,好奇地问:“你有什么神异的地方,让陛下非得安排你小小年纪跟着我远征。”
又警告说:“我跟舅父作战不一样,他是堂堂之阵,我却要长驱直入,急行千里深入敌军。既危险又劳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怕你吃不消。”
“没关系,就算有点损伤,我回去就没事了。”李世民手往袖子一摸,从玉玺的空间里拿出一瓶水,递给睁大眼睛,还伸手到他袖子里试图找出魔术是怎么变的霍去病,“陛下怕你远征饮食不给,饿出病来,让我给你当军需官呢。”
“陛下天恩!”霍去病发自内心地感谢。
这是什么恩情呐,竟然让神仙跟着自己到大漠饮风吃沙,就为了让他路上能用上干净的食物和清水。冲着这个,这次远征不把匈奴狠狠蹂躏上几回,他就对不起陛下。
李世民又摸了两包牛肉干出来,拆了一包给霍去病,“尝尝。我剩的也不多了,这个只能当零食吃着玩。出发前我找你们陛下补点货,塞满了清水和食物走。别人可能顾不上,我一定把你给顾好了。”
这不光是刘彻要阻止的遗憾,也是他想阻止的遗憾。不知道霍去病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如果不是急病,那只能往战争消耗了身体的角度去猜了。
如果是阻止不了的急病也只能罢了,但他们都不想看到这位少年成名的冠军侯,最后竟然真的是因为行军的艰苦而损耗了健康。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能做的,尽量去做,让自己,也让历史少一点遗憾。
第80章炮击左贤王
元狩二年春,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六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翻越焉支山千余里,与匈奴军在皋兰山下下激战。
这一场河西之战,歼敌近万,斩杀及俘获多名匈奴贵族而归,更是埋下了以后浑邪王降汉的引子。
李世民随之出战,霍去病看他还是十六岁少年的模样,怎么也不能放心,只给了他一千骑兵。不过多了个李世民,这场河西之战也多了一个小小的战果:单于的儿子将要逃脱时,李世民给了他一箭。没能生擒,把脑袋带回去了。
同年夏,稍事休整后,霍去病再度出征。不过这一次李世民没有与他同行,而是与合骑侯公孙敖同行。
刘彻其实不太想用公孙敖了。如果说他觉得李广年纪大运气不好而有点忌讳用李广承担重任的话,对公孙敖就是从能力到人品全方面不信任。一想到这家伙以后居然因为战败被判罪而诈死藏在民间,刘彻就想翻白眼。
这什么天才,还能玩出诈死的把戏来,他也服了!
要不是因为当年他救过卫青,刘彻根本不会用他。卫青为了报恩带着他立军功,搞得现在刘彻想弃用吧也没个合适的理由,好在李世民来打工攒经验,刘彻就抓了他的差,让他与公孙敖同行。
为此,刘彻特意单独召见了公孙敖,将李世民介绍给他。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刘彻:“这是李世民,你都听他的。”
公孙敖知道这是“神仙”,小心翼翼地问:“陛下,是否以李将军为主将?”
刘彻:“李世民并非本朝臣子,不为主将。但你要像听大将军之令一样听他的!”
公孙敖一个激零,赶紧伏身再次保证绝不会自行其事。
他退下后,李世民若有所思,指着自己问:“你就这么信任我?我跟你说,我真的还没有打过大仗,与杨玄感那一战也有事先预见的原因。”
刘彻冷哼了一声,让左右退出才道:“我不信任你,还能去信任公孙敖吗?他迷路失期,让霍去病孤军深入,要不是去病自己厉害……你去了就算也迷路,难道还能比这个结果更差吗?”
也是,反正公孙敖根本就没找到地方,也没遇上大战,李世民替他统帅,再差总不会把人带到匈奴主力包围里去。至于之后,跟霍去病合军之后自然就听霍去病的,也没什么问题。
就算同样迷路了,路上遇到匈奴军队,李世民想了想这个幸运的公孙敖的战绩,也觉得自己再没经验还能比他差吗?
刘彻在那边却郁闷了起来,叹道:“张骞出使西域,我还以为他不会迷路,结果好不容易这回李广不迷路了,他倒是带着主力失期,差点把李广给陷进去。朕犹豫过是让你帮公孙敖一把,还是让人跟张骞一路。毕竟朕的冠军侯没有等到公孙敖,也还是大胜了。”
“有这一路兵力,折损会更少吧。”李世民可能毕竟是局外人,比刘彻少了许多纠结,“再说用兵的事情,又怎么能迷信史书上的记载呢?想着少这一路人马不要紧,可若是有什么变故,就缺了这一路人马,岂非抱憾终身。博望侯他们那一路只是牵制,就算全军覆没也算是用命拖住了左贤王,完成了战略目标。相较之下,自然是以主力这边为先。”
刘彻坐直了身体,像第一次认识一样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阵李世民,看得他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脸,奇道:“我是脸上长花了,还是说得有问题?”
“没长花,也没问题。”刘彻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去吧去吧,你跟公孙敖多聊聊,让他少胡思乱想,听你的就行了。他这点还行,晓得自己是个废物,肯听话。”
李世民走了,刘彻有话没人说,拿出手机给嬴政发语音:“只看史书缺乏实感,李世民那小子确实是天生会打仗的料。”
嬴政:?
刘彻:“平时看他心软得很,又爱哭。一说起军事来冷静得过份,他自己大概还没觉得。慈不掌兵,我算是从他身上看到了。”
不只是慈不掌兵,刘彻自己知道,他从来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不过在涉及军事的时候,他的思维可能更多从政治上考虑,而不是像李世民这样,清晰的剖析分割不同的战场,掂量各自的份量,做出冷酷而有效的判断。
跟他平时反差有点大,让刘彻这才觉得,这果然是史书上那个大唐开国军功第一的李世民啊。此时剑未开刃,已经耀目生寒,他突然很期待,在他大汉历练了之后,李世民回去不按历史轨迹而行,在雁门之围中会绽放出什么样的光彩。
公孙敖确实像刘彻所说的那样,别的本事没有,就一点好,非常听话也非常有自知之明。天子指定了李世民替他作决定,他身为一路主将就绝不逞强。
当李世民纠正了他原本定下的前进方向时,公孙敖也只是弱弱地问:“我看陛下赐的指南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