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 7080(第17页)

7080(第17页)

他这才哪到哪,横向比就行了,不能竖向比。

秦皇汉武唐宗,李世民那还在发育,嬴政尚未一统天下,铁官的规模自也有限。这么一比,他大汉独占鳌头啊!

带来最直观的成果,就是铁器价格大跳水,以及钢铁制品质量更好却反而比过去更便宜。

铁制农具的价格只有过去一半了。有恒产的农家往往每一两年就尽量攒钱置办一件铁制农具,从犁头开始,一年一年的腾换。

锄头、镰刀、铁锹、铁镐……哪个叫人看了不眼馋。

这些农具犯不着用钢,它们用的是生铁淋口的技术,用熟铁或低碳钢打造之后,再熔化生铁淋在农具上,兼具两者之长而无两者之短,既耐磨损,又质韧不似生铁性脆易碎,成品更为轻巧好用,还便宜。

汉军中用的武器,过去仍是青铜与铁制混用,而现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全部换上了钢铁制品。中级将领用的兵器,则是工匠用坩锅炼钢打造出来的。

坩锅炼钢只能出小件,也费人工,但凡事怕的就是比较,要跟此时已经有的不太成熟、费时费力还要看运气的百炼钢相比,算得上量产级的程度了。

盔甲就是大量用钢甲了。这种钢的质量做铁轨不行,做盔甲一点问题也没有。再用上水力锻锤,简单的胸甲一敲就是一个,铁匠再稍稍修一下就行,一天就能捶出上百件粗胚来。

产得多就贱了。刘彻现在也不再将钢铁看作必须投钱进去养着的机构,而是用经营公司的方式来管理。军中采购自是要付钱的,什么农具铁锅绣花针,一切铁件只要能卖钱的都做。

连搪瓷盆都开发出来了,卖得还挺好,居然也回笼了资金。也不知道是不是国人的审美与习俗有某种刻入DNA的固执,这种大花盆很快也成为小康之家成亲的陪嫁,很体面的嫁妆。

总之,没一处铁官是负债经营的,统统都赚钱,大赚,利润全进了国库。

五月,匈奴入上谷。

赵丰已经带着火炮回到了家乡,看炮弹呼啸着掠过天空,于人群中绽开血肉之花。上谷郡的火炮已经不止是在城墙上了。他们向前推进,在匈奴入侵的主要路径上修建了堡垒和炮台。上谷郡现在同样不需要名将坐镇,也已不是匈奴随意来去的所在了。

朔方与五原更是几无匈奴之扰。仅仅是投向大汉怀抱的匈奴部族,就已经为两郡构建起了外围防线。一有匈奴大部来袭,便有快马赶到两郡设在匈奴部落中的电报所,将消息及时通报回来。更别说经过几次大胜,匈奴对这片河南地一时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

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就更不会想到战争,而是做起了长久打算,安排好自己的小日子。

丁康已经与那个毛纺厂的女工成亲了,对方虽然是带孩子的寡妇,但只比他大两岁。那天到市亭里假作购物,双方看了一眼,对样貌体格都挺满意,然后媒人就上门来谈下一步的事了。

高寡妇对丁康没几个大钱的积蓄,都给家里置办的东西也不在意。不过她有言在先,成亲的话就要攒钱了,孝敬父母的养老钱给了之后,剩下的钱她得管帐。丁康当时还没说话,丁父丁母就抢着答应下来。

他们巴不得新妇管帐。

这儿子大手大脚,每次回来丁父的心都要颤一回,再没人管着,钱都散光了!

不过丁康最终没有盖新屋,因为就在丁父开始准备的时候,郡丞魏商在大伙俗称的“毛纺城”与“铁官城”两边都开始建房。

为此,魏商又建了个烧砖的窑厂,招了些男工,出乎意料的是来了很多匈奴人。这些人进不了铁官,毛纺厂又只收女工,难得有个能收男工又没说不要匈奴人的,他们一传十十传百,部落里有闲的青壮都挤过来报名。

他干脆把窑厂没收的匈奴人聚到一起,让他们学着盖房子去,这些匈奴人也挺乐意的。待第一批砖屋盖起来,便宜卖给了毛纺厂的铁官的技术骨干,来问砖价的人就渐渐多起来了。

为此,他干脆在两处都继续建新屋,让有意购买的人来买。匈奴小工便继续干活,他琢磨等房子盖完了,他们要是还愿意,就让他们修路去。

就像他预想的那样,这两处的工人手头有钱,但平时只能住宿舍,单身的还好。成亲的总归不能老是住集体宿舍。哪怕毛纺厂一开始招的都是寡妇,但寡妇也有不少想成家的。年轻的自不必说,四十多岁都有再成亲的。

铁官就更不用说了,这边男多女少的情况一时不能改变,为了成亲,这些移民也是千方百计,有实在没办法娶了匈奴妻子的,有托人回老家说亲,从老家千里迢迢娶个女子回来的。

一旦成亲,就总要有个自己的家。手上有钱,就更不想委屈了自己。

这新屋建的恰是时候,还没有建好,就已经全定出去了。

丁康也是这批买屋的人。丁父丁母觉得他俩平时住厂里,轮休的时候回家住就行了,何必花这个钱。但丁康看中了第一批建成的漂亮的红砖屋,鬼迷了心似的坚决要买。

他手头没积蓄,但高寡妇——这时候已经是他妻子的高好儿有,她也愿意另外置产,两人就买下来了。

这样一来,休沐的时候也未必要回家了,高好儿带着儿子过来,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家待着多舒服。丁康虽说与父母兄长关系都很好,但一大家子人在一块生活,难免吵闹不安,他更乐意闲下来时与妻子待着。有个小拖油瓶也不碍事,那孩子还挺懂事的。

屋子买在毛坊厂那边,因为丁康的工作要三班倒,连续工作之后可以连续休息两天,他下工之后坐车去那边更方便。

原本买房一大笔钱抽出去,置办家具用物还得慢慢来,哪知道魏商这件事报上去,那边桑弘羊便建议分期付款。在后世见惯这一套的刘彻直接让他们去办。这样一来,丁康跟高好儿就觉得宽裕了,一下把东西都置办得差不多了。

本来一切都顺心,但高好儿怀孕了。元朔六年怀上的,第二年家里就要添丁,本来更是好上加好,唯一点让人烦心:毛纺厂虽然有给寡妇女工们照顾孩子的老妇人,但刚出生的婴儿?好似并不能替她们管啊。这样一来只能送给丁父丁母照顾了。

可如此一来,他们平日里根本看不到孩子,哪里能愿意。丁康虽然相信兄嫂不至于亏待他的孩子,但他也知道人心总是偏自家,一起吃住,人家有父母照顾,他的娃只有大父大母看顾,他买的东西能不能都用到自家孩子身上都不好说。不到迫不得已,他也不愿意送过去。

魏商虽然做了郡丞,但对于毛纺厂的事一直没放下。这大半年来,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女工们虽然开始只招了寡妇,但随着规模扩大,以及工钱水平的传扬,越来越多的妇人和未嫁少女想进厂做工了。寡妇们也开始相到合适的人,陆续嫁人成家了。

这就使生育问题渐渐浮现出来。主父偃听说后不以为然,道:“一月三百钱,还愁没有人来做?生育子女是大事,让她们回去相夫教子才是正理,厂里重新招人便是了。”

魏商怕他自说自话就这么定下来,赶紧表明意见:“太守有所不知,正因为工钱高,所以若是辞退她们,只怕这些女子就都不愿意成亲生子,情愿在厂里一直做下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