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把三场考试都考完,最后取三场考试的综合成绩,到时候才会放榜公布成绩。
这一次乡试一共录取一百五十人,正榜录取一百人,副榜录取五十人。
不管是正榜录取的,还是副榜录取的举子,明年都可以去京城参加会试。
但是副榜没有正榜那么有含金量,意思是学问上要稍次正榜上的人。
乡试的那一天,要提前两个时辰入场,意思就是半夜就要过去了。
谢瑱没有让林卿衍去送他,主要是大半夜的贡院外人又多又乱。就算附近会有很多衙役与士兵巡逻,肯定还会有些浑水摸鱼的人在。万一到时候遇见了拐子,谢瑱进去考试也没有办法安心。
林卿衍也知道现在比较关键,他们在考试上帮不了谢瑱什么,最好也不要在这个时候给他添乱。
刚好他们家就在府衙旁边,从家里到那边也没有多远,谢瑱又是跟顾广峎他们一起去的,倒是不需要他担心什么的。
进入考场时,前面的检查与流程,与县试,府试,院试差不多。
稍微不一样的一点就是,这一次进入考场什么都不让带。他们需要的笔墨纸砚,蜡烛,被子,食物,水等,都可以在考场里面买到。
之前谢瑱还很担心,担心考场里的纸墨笔砚太劣质了,到时候考试的时候会受到一些影响。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笔墨纸砚分为三种,有特别贵的,也有特别便宜的,算是把所有考生的情况都照顾到了。
因为乡试三年一次,很多考生有可能准备了不止三年。所以在买纸墨笔砚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十分的舍得,其中也包括了谢瑱自己。
如果可以,他是希望这一次一次性过的。如果这一次没有考过,他就要再等个三年了。
如今谢瑱的年纪也不小了,二十五岁的他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三年了。
他想要通过今年的乡试,就算明年的会试没办法考上也没有关系。
因为只要过了乡试,他就是举人了,身份地位上又高了一层。
到时候他可以去国子监读书,在国子监里熬个两三年的时间,再去参加会试说不定能拿到个好名次。
等到谢瑱成功进入考场,首先去买了最好的笔墨纸砚,纸每一场考试只提供四张草稿纸。四张草稿纸要用三天,考试的时候还是要省着点用的。
再然后就是买蜡烛,食物,水这些东西。这些可以提前买好了,到时候会有专门的衙役配送。
考生们待在自己的号舍里,除了上茅厕大多数时候是不能乱动的。就连上茅厕的时候,都会有两个衙役陪着一起,反正场面还是挺尴尬的。
谢瑱粗糙惯了,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不习惯,后来参加科举考试次数多了,渐渐的就习惯了这样的尴尬。
有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等到把该买的东西买好,之后找到自己的号舍,考生就不可以随意走动了。
谢瑱进入自己的号舍后,就开始观察号舍的屋顶。这两天的天气一直阴沉沉的,他心里有点担心之后会下雨。
本来要闷在考场三天就很辛苦了,若是再遇见阴雨天那就更辛苦了,希望之后的三天都不会下雨吧。
考卷正式发下来的时候,外面的天色开始亮了起来,但是由于今天依旧是个大阴天,所以号舍里看起来有一点昏暗。
有一群衙役们把试卷发下来,顺便还发下来了三根蜡烛。谢瑱把蜡烛收到了一旁,就一边开始研墨一边查看试卷。
他们在府学读书的时候,夫子们经常会给他们找些往年的考卷让他们做。
总体来说,乡试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这个难度是对比之前的县试,府试。
之前的县试,府试,考的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东西,也就是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
等到乡试之后,题目就稍微难了一点。头两题依旧是基础,需要默写两段五经。
从第三题开始,考的都是经义,算术,诗赋,策问,以及律法了。
是的,乡试增加了一个新的考题类型那就是律法。
因为大多数的考生,以后都是要走仕途的。就算不能入朝当官,以后也会从事相关职业。
所以律法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一个不懂自己国家律法的人,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官的。
乡试虽然不分正试,复试,但是第一场是默认比较重要的一场,考试的内容也要比后面两场全面。
谢瑱大致的看了一遍考题,两道普通的默写题,四道经义题,一道诗赋,一道策问,四道算术,四道律法。
对于谢瑱来说默写题与算术比较简单,他花费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做完了。
之后他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写了一首五言七律诗,第一天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