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脑变 > 第1231章 大院(第1页)

第1231章 大院(第1页)

长安街是燕京城内最着名的一条大街,也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街道,这条东西向大街从天安门前面横穿而过,两端延长线将整个燕京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这条古老又现代的街道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经历了建国以来多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来京的大多数旅客必然会经过的地方之一。

地图上的长安街,就是指东单路口到西单路口之间的一段,全长不过三点八公里左右。

从东单路口向东,以东二环上的建国门桥为界,西侧是建国门内大街,东侧直到三环路国贸桥就是建国门外大街,再向东就改名建国路,京通快速路,可以直接抵达通州。

从西单路口向西,以西二环上的复兴门桥为界,东侧就是复兴门内大街,西侧就是复兴门外大街,不过复兴门外大街没有延伸到西三环,而是在二环三环中间的木樨地桥结束,再向西就是复兴路,一直延伸到西四环外的八宝山公墓。

长安街两侧有很多重要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西长安街以及延长线两侧,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台、铁道部、科学院、全国总工会、军事博物馆、中央电视台等等。

延长线的复兴路两侧有很多神秘的大院,这些大院起源于建国初期,当时二环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郊区,部队的多个总部在此安营扎寨,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通信兵司令部、总后勤部、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铁道兵司令部等单位依次排开分布。

这些部门机关场所、家属楼、子弟学校等等集中建设,形成了一个个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大院社区。

八十年代以后,原先的机关部门大多都有了新的办公场所,大院中出生的孩子们也已经长大,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原先封闭的大院也日渐开放,对外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建筑有的依然存在,有的则是推倒重建,建成一栋栋更加现代化的住宅楼。

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大院出身的张镇海当然也没少出力,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聚集起大量人才,也积攒了海量的财富,将公司规模发展壮大起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不仅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上也格外活跃,整个社会秩序一度极为混乱,抓住机会一夜暴富的人很多。

张镇海召集一批退役的战友组建建筑公司,运输公司,商贸公司,运用严格的纪律和组织管理方法,确定明确的目标后,他们的人员高度团结,又敢打敢拼,发展起来比那些散兵游勇自然更有效率,几个公司互相支持,同时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一直持续到现在。

别的大院子弟发达以后在外面买四合院,买别墅,建豪宅纷纷搬了出去,张镇海夫妇却恰恰相反,他们始终住在复兴路的大院里。

夫妻两个都是海军大院长大的,张镇海参军后却成了陆军装甲兵,结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干部,在装甲兵大院里面分配了房子,后来下海经商,参与这些大院的改建工程,获得一部分房屋的产权可以对外出租或者出售,于是在隔壁的炮兵大院有了一批完全属于公司的房子,跟他创业的战友们一起搬了进来。

张秋鹏从记事起,就是在炮兵大院里长大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在附近不超过一公里的范围内,步行都不用担心迟到。

曾凡去过张秋鹏那栋三百多平米的复式公寓,本来以为他爸爸应该住在更豪华的独栋别墅,或者传说中的四合院里。

万万没想到,他们做客的地点竟然就是一栋京城最常见的那种不新不旧的板楼,估计最少有十年的历史了,在刚建成的时候很先进,现在来说就显得有点落伍了。

“你们还别看不起这里的房子,我们家住的那套面积并不小,当年可是师级以上干部才能分配到,我爸爸就是不退伍,混到现在都未必能住上,即便是现在想要在这里买房,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

等电梯的时候,张秋鹏看几个人不以为然的模样,笑呵呵解释道。

一起过来的就是公司最开始的那些人,除了张秋鹏和张秋燕姐弟,还有就是许平、黄姗姗、欧子玉、陆刚、曾凡和楚妍。

“不管怎么说,有实力住大别墅,还愿意住在这里,你爸爸的心胸格局都很了不起,已经超越那些炫耀豪宅的明星和富豪们了,怪不得事业越做越大!”许平真心的称赞道。

其他几个人也都很认同的点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