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淏爆笑:“父皇父皇您看大哥啊,自己想的多,还怪儿子不够文明。”
父子三个说说笑笑,还亲亲热热地一道用了膳。
打从养心殿回去之后,两个小家伙都更加努力刻苦了。
至于朱祁钰最初那个提问?
朱见济是真没有什么好建议,而朱见淏则拧了拧小眉头:“儿子没有想到,父皇竟会问儿子这等军国大事。仓促之间也没有个准备,自然也无法给父皇一个较为妥帖的意见。”
“还请父皇允许儿子仔细思忖些日子,再答复于您。”
认真备考的态度十足。
让朱祁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其实随便聊聊,也没指望俩孩子有什么高屋建瓴的想法了。
只鼓励地拍了拍他肩膀:“无妨,你能有这勤勉认真的态度就已经极好。”
结果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小家伙眼睛晶亮,认认真真拱手:“父皇放心,儿必不负所望。”
话落人走,明显是要即刻开始努力,积极到让皇长子哪怕懈怠丝毫都容易产生愧疚感。
两个小皇子积极努力,前朝大臣们只会比他们更卷,更积极。
无它,此时的内阁虽还没有后来凌驾六部之上的气派,但也颇具规模了好么?
且再也不是最高只能是五品官的内阁了,大多一部尚书,最次的商辂还是太常寺卿呢!
既能做高官,又能为皇帝出谋划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皇帝意志。
那哪个文臣不想呢?
只是以往陈循等人死死占着位置,旁人根本插不进去罢了。
现在陈循王文两个因为插手科举公正,被皇爷令致仕。内阁出缺,户部、吏部尚书出缺。众臣可不就你方唱罢我登场,挖空心思地往里钻么?
保奏的,毛遂自荐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大臣们做不到。
提议的人选也五花八门。
包括但不限于兵部尚书于谦、礼部尚书李贤,前河南四府之灾中表现突出的丘濬,甚至连刚在倭奴立功归来的杨善都在提名之列。
把杨善本人都整懵了:“善多谢诸位同僚厚爱,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吾皇再怎么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挡不住善乃落第秀才的事实。能有今日,已经是杨家祖坟冒青烟,再不敢奢求其他。”
所以你们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千万别带在下!
区区虽然爱权,但知自己几斤几两。
至于于谦?
以往他不但当着兵部尚书,还管着十团练。兵权与调兵权于一身本就有专权之嫌,再加上个内阁……
嘶!
不但满朝文武,就连皇爷都无法安寝了。
现在他兵权不再,只是个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又有功劳苦劳,倒是没啥不可的理由了。端看他愿不愿,皇爷肯不肯。
喜欢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